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宁波有拍卖企业37家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稿源: 东南商报  | 2008-12-09 07:47:17

 

宁波经典2007迎春艺术品拍卖会(资料照片)。 记者 王增芳 摄

  【核心提示】

  从当初专门拍卖衣服鞋帽的“衣庄”,到现在的年营业额上亿元的现代化拍卖公司,改革开放30年来,宁波的拍卖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不良资产在拍卖行里得到盘活,市民也能花更少的钱在这里淘到称心的便宜货。现代的拍卖业对推动宁波经济发展正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人物名片】

  讲述人:毕红,宁波华诚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

  讲述人:黄季凡,宁波市商品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

  讲述人:孙克昶,东方拍卖公司董事长。

  讲述人:毕伟,宁波华诚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拍卖师。

  讲述人:张孝忠,宁波市拍卖行业协业秘书处工作人员。

  【专家点评】

  宁波市贸易局营销管理处处长郑为高:

  旧社会中的“典当业”把“满当”的物品也是以“拍卖”的方式转给“提庄”,“提庄”把物品分类后再卖给不同行业。“绝当”物中大多数是衣着,专业从事典当业中衣着买卖的称“衣庄”,“衣庄”把这类旧衣服售卖给消费者的时候,也以“拍卖”方式叫卖。以前宁波的“衣庄”大多在东渡路,规模较小,与现代的“拍卖行”不可同日而语。

  宁波的拍卖行业起步较早,真正复苏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进入新世纪后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2001年到2004年是宁波拍卖业发展最快的时期,每年几乎都有10家左右的拍卖企业成立。

  据统计,2007年年底全市共有37家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拍卖企业,其中16家成交额上亿元的企业掌握着90%以上的市场份额。2007年,宁波共举办各类拍卖会922次,年成交总额92.54亿元,佣金总额8428万元。

  当初竞拍很容易水涨船高

  黄季凡1997年入行,是中国第一批取得资格证书的注册拍卖师。“在我刚入行的时候,拍卖师还没有资格证书。所以我们起步都是靠现场观摩,学习人家是怎么主持拍卖的。有一阵子,只要宁波有拍卖会,我都会去看。还经常去上海、杭州的拍卖会现场。”

  “我第一次主持拍卖会是1997年4月,是海关罚没的走私车拍卖。我记得很清楚,15辆车子,2个多小时,拍出了480多万元。当时来了130多人,很多是代表单位来竞拍的,也有私营业主。一辆凌志轿车,从二十几万起拍,拍了53万元。那15辆车子,成交价基本上比起拍价要翻一番。当时的竞拍人很容易被现场的气氛感染,很多人原本是想到拍卖会来淘便宜货,但是一激动,就把价格拍上去了。像那辆凌志轿车,如果是新车也就80来万元,但那辆是开过的二手车,居然也拍到了53万元,并不算捡到了‘便宜’。”

  在黄季凡的记忆中,印象较深的还有一场拍卖会,是1997年下半年举行的城隍庙商铺拍卖,成交价达到3.1万元/平方米,几乎创下了当时商铺价格的最高纪录。

  拍卖师干的也是“体力活”

  1997年《拍卖法》颁布实施后,国家开始对拍卖师实行统一的注册考试,拍卖师由此正式成为一个职业。与黄季凡一样,毕伟也是国内第一批取得资格证的注册拍卖师。

  “随着拍卖行业的发展,拍卖会的硬件条件也明显提高。”毕伟介绍,以前要拍卖一块房产,最多只能在现场提供项目的照片,现在则可以通过电子显示屏幕,多方位显示被拍项目的地理位置、周边情况、总面积、外观图等,让竞拍者看得更直观。同时,竞拍者每次叫价的成交价格,也可以通过电子显示牌实时显示。

  随着宁波的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参与拍卖的买家可能来自世界各地,因此拍卖行业的硬件条件也及时更新。如今在拍卖会上,主持人报出人民币的价格以后,电子显示屏上也会实时显示美元、欧元等主要货币的结算价格,方便参考。

  “合格的拍卖师要对拍卖标的熟悉,当竞买人现场提问的时候,要应对得来,对有关政策也要熟悉,比如拍卖汽车,你得知道汽车的报废年限,有关税收等。报价要流利、口齿要清晰,精力必须绝对集中。”黄季凡说,做拍卖师也是体力活,1999年二号桥市场摊位拍卖的时候,他就连续站了8个多小时。

  市民淘便宜货越来越理性

  “10年前在拍卖公司举行的拍卖会上,很少能看到普通市民的身影,因为很多市民对拍卖不了解,来参加的多是一些中介机构和有眼光的个体投资客户。”宁波华诚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毕红介绍,上世纪90年代末,因为很多人对拍卖行业不了解,拍卖的东西没人要的情况经常发生,比如房产等。但也就是那个时候,一批有眼光的人通过把在拍卖会上拍到的资产转手,赚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从2000年开始,随着国有资产转制进入高潮,宁波的拍卖行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一直到去年上半年,只要拍卖行拿到标的物,就不愁拍卖不出去。”毕红说,2000年后,普通市民也开始出现在拍卖会上,随着房产价格的走高,房产项目拍卖持续红火,受买涨不买跌的心态影响,房地产价格经常能拍到超出起步价的一倍以上。“有一次我们受托拍卖鄞州区的一块土地,从200万元起步,最后叫到500多万元成交。”

  “拍卖会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主要是,能在其中买到比市场价格便宜的东西。”黄季凡告诉记者,特别是房子和车子的拍卖,普通市民的参与程度很高。很多消费者对流程也很熟悉,并不需要过多解释。消费者在竞拍时也比较理性,大多会对看中的标的物有个大致的预算,超出了预算就不再举牌。

  服务延至上下游

  张孝忠介绍,1992年6月,宁波市政府批准建立宁波拍卖市场。当时的鄞县华银公司、鄞县人民法院、鄞县工商局和鄞县价格事务所共同参股,组建“华银拍卖有限公司”,于1994年注册登记、挂牌营业,这是宁波市第一家拍卖行。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正式颁布实施。此后,宁波出现多家拍卖企业,拍卖物品主要是全市各级司法机关罚没物资、赃物、金融机构的抵押物资、海关查获的走私物品和企业改制中的固定资产、政府机构改革中的公务用车、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个人所有的古玩文物、书画、工艺品以及无形资产等。

  “从近几年情况来看,新增的银行不良资产越来越少,宁波的国企改制也基本完成,因此这部分市场大大萎缩,而宁波的拍卖公司的数量却是逐年增加,一度造成‘僧多粥少’的局面,拍卖企业经营效益两级分化很严重。”

  毕红介绍,“以前项目拿来,开个拍卖会就可以了。现在,拍卖企业在前期和后期都有很多服务工作要做,我们公司就有专门的售后服务部,帮助拍卖得主完成后期的资产过户手续。”

  艺术品拍卖火爆

  孙克昶告诉记者,“宁波的艺术品收藏者的数量很可观,而且在外面的名气也非常大。我们觉得艺术品拍卖在宁波市场上应该做起来。”

  “受整个经济环境影响,近两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并不景气,但前些年我们的拍卖会着实激发了一些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孙克昶说,在宁波东方2004年秋季中国书画拍卖会上,300多人竞拍630多件书画作品。

  民间投资书画的惊人热情,使这场拍卖会从早上9点半持续到下午5点,始终“高温”不退。估价为80万元到100万元的钱谷的《春山凝翠》落槌价为123万元,加上佣金达到135万元。“创下了我们拍卖行书画成交的最高纪录。”

  其余大部分拍品的成交价都大幅超过了估价。比如第一幅拍的陆抑非《花鸟》,估价为3万元到5万元,落槌价为8.5万元。第二幅程璋的《教子图》,估价为1万元到1.5万元,落槌价为4.2万元。那次来参加竞拍的六成是外地人,成交价最高的拍品被外地买家拍走。

  孙克昶说:“本地买家比较理性,超过了心理价位一般不会轻易再往上抬价。这可能跟买家身份有关系。宁波买家大部分是做字画生意的,当然要仔细算计,而外地买家中有不少企业家,实力比较雄厚。”

【编辑:吴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