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记者站 周武军 陈 勇
清晨,家住宁海城区徐霞客大道的张大伯被窗外的鸟鸣声唤醒,他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家里的剩饭到公园喂鸟。他说,这几年,小区旁的绿树越来越多,很多不知名的小鸟在这里安了家,在鸟声中锻炼成为他退休后最惬意的生活之一。
张大伯的感受实际上是宁海县坚持“生态县”创建的结果。统计数据显示,在5年多时间内,宁海县城区绿化面积增加了208公顷,为大批鸟类回归提供了广阔的栖息场所,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已经成为城区一道亮丽的风景。
5年来,该县GDP翻了一番多,但该县地表水水质常年保持在III类以上,地表水水质位列宁波市第一;大气环境保持优良,环境综合指数居全省前茅。宁海县的双赢之路究竟是如何走出来的?
关键词 生态意识 重拳 疏导
场景:双休日,宁海城区的洋溪旁,城东小学的“李四光中队”正在考察这里的环境。带队老师对记者说,学生们已对这条母亲河跟踪了半年,并撰写了《南门大溪环境隐忧及美景再憧憬》的报告,提出了洋溪污染的治理之策,引起县有关部门的重视。
生态县建设的过程,实际上是生态意识培育的过程。在宁海的中小学校,环境教育作为必修课,日益受到师生的重视。许多学生通过环保课堂,学到了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知识,一些学生还走出校门,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环保,宣传环保…… 在宁海县社区和农村,环境意识也已经深入人心,即使最普通的市民和农民,现在也知道拿起电话投诉破坏环境的行为,该县环保热线是最繁忙的接受投诉的电话之一,执法人员常常要开展夜间执法,以应对企业夜间偷排后群众的投诉。
在宁海,污染环境已经如“过街老鼠”,严重的处罚已经使污染企业生存空间越来越小,5年来,该县依法取缔、关停企业189家,对企业罚款441家次,而否决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则达到651个,涉及投资额9.4亿元。
除了“严堵”之外,该县很注意引导企业集聚生产,集中处理废弃物:该县建设了模具城集聚小企业,对200家模具生产加工中产生的废油进行集中处理,有效地解决了模具企业油污和噪声的分散污染;电镀企业“单打独斗”难以达标排放,该县就建立了环保工业园,将分散的13家电镀加工企业迁入园区,进行污染集中控制处理,目前电镀行业的污染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据了解,5年来,该县政府已经投入10多亿元资金建设环保工程,扩大环境容量。目前城区污水处理厂一期3万吨级实际负荷已达到日处理3.5万吨,二期3万吨级工程正在建设当中。到今年年底,茶院、胡陈、越溪、前童等6个镇乡的污水处理站和大佳何镇污水泵站可基本建成,长街镇和深甽镇污水处理站已动工建设。
关键词:补链 循环 生态红利
场景:国华宁海电厂内,一个工人正在给金鱼缸换水,这可不是普通的水,而是发电后经过处理的生产污水,行政部袁经理乐呵呵地对记者说,鱼缸里的金鱼已经存活两年多了,喝的就是这样的污水……
金鱼能在污水里生活,得益的就是该县大力发展的循环经济。
以国华宁海电厂为例,这个总投资超过200亿元的大型企业,其庞大的污染排放物曾经让很多环保人士担忧。但这家企业却用实际行动交出了良好的答卷:公司拿出20%的投资资金用来建治污设施,使98%以上二氧化硫、污水都得到了处理。对电厂产生的粉煤灰、废石膏等废料,县里引进海螺水泥、北新建材等补链企业,每年可以“吃”掉60万吨粉煤灰和13万吨脱硫石膏。现在,电厂周边已经形成了“煤-电-粉煤灰-新型墙体”、“煤—电—石膏—石膏板”等多条循环链。你走进电厂,根本看不到堆积如山的粉煤灰和冒黑烟的烟囱,相反,你倒能看到碧绿的蓝天和海水,还有在海上飞翔的白鹭……
补链效应,正使宁海收获越来越丰厚的生态红利:炼钢、印染产生的工业废水,以前是政府和企业头疼的“包袱”,引进建设一家净水剂生产企业后,这些处理困难的废弃物很快成了净水剂的生产原料。目前,该县的7成以上工业废弃物已经实现链上消化,每年产生的效益有10多亿元;宁海东部沿海地区的奶牛场、养猪场的粪便严重污染环境,是群众投诉的热点,引进一家有机肥生产企业后,这些粪便就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有了有机肥,当地绿色农业发展也有了肥料保障。目前,东海岸10万亩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内已形成西瓜、订单蔬菜、粮食、畜牧、柑桔和海水养殖等六大产业基地,生产的优质农产品以高于国内市场价远销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地区,直接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国家发改委一位专家在考察了宁海县的循环经济发展状况后说,在县域经济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产业结构为主导的今天,宁海县积极探索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一、二、三产业资源共享”新路,促进了增长方式的转变。这样的发展模式值得其他县市借鉴。
关键词:农村 两化 宜居
场景:11月23日,在宁海城区经商的林先生带着一家老少回到老家桥头胡街道双林村,住进了自家的农房。双林村是一个市级生态村,他的房子被一家旅游开发公司装修一新,平时主要向游客开放,在双休日或节假日,林先生可以回家居住,房费就从租金里扣除。林先生非常喜欢这样的“两栖”生活,因为农村的空气和饮用水都比城里好……
宁海大批进城农民返村居住,正是农村生态环境变好的最好写照。
宁海县农办主任应校军说起农村生态环境的变化,的确感慨不已,他说:“几年来,宁海县光处理农村垃圾的投入就有数千万元,目前已经初步建立“村收集、镇中转、县统一填埋”的垃圾保洁制度,村庄基本实现了垃圾无害化处理;在农村推行污水无害化处理,已经有24个村建成了污水处理工程,有40个村成为全市生态示范村;大力推广了“两化工程”(净化大地、美化家园”)活动,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新增农村绿化面积24万平方米,清理净化河道沟渠28公里,拆除旧房、危房面积3.2万平方米。“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家里现代化,外面脏乱差”现象基本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