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改革开放30年:宁波人海外淘金50亿美元
稿源: 东南商报  | 2008-12-11 07:55:17

1982年到伊拉克打工的王文华(右二)与工友合影(资料图片)。

1995年4月甬企修建的苏丹恩图曼医院大楼(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人从出国打工开始,逐步由劳务输出发展到工程承包、境外资源开发、承接援外项目等高级外经合作形式。宁波对外经济合作的业务额处于全国领先地位。通过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20多年来我市赚回洋钿逾50亿美元。

  【人物名片】

  讲述人:王文华,原宁波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职工,已退休。

  讲述人:邵延玄,原宁波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计划处处长,已退休。

  讲述人:王长生,宁波建工集团海外工程公司总经理。

  讲述人:应旭峰,宁波兴隆矿业公司总经理。

  【专家点评】

  市外经贸局对外经济合作处副处长盛安雄:

  宁波人出国打工赚洋钿,从最初的劳务输出到现在的对外工程承包、境外资源开发、承接对外援助项目等全面发展,而且发展迅速,走在了全省的前列。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归功于改革开放政策,外经工作与对外开放结合得最紧密。从宁波地方来看,宁波外经工作的快速发展,有两个力量在推动:

  一是政府推动,宁波市计划单列之后,出台了很多鼓励政策推动宁波企业去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如出台宁波市级的对外承包工程保函资金等实际动作,使宁波外经工作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快。特别是2000年之后,政府主管部门及时调整策略,将政策鼓励重点由劳务输出转向对外工程承包,以“企业走出去”替代“个人走出去”,使外经合作的基础得以充实。

  二是宁波民营企业的崛起和参与。宁波民营企业机制灵活,市场化程度高,对“走出去”承包工程赚钱的参与积极性很高。国家及时调整政策,允许和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承包工程,这样使宁波的外经合作之路越走越宽。

  26年前宁波人出国打工

  1982年初,中建公司获得伊拉克迪瓦尼亚医院的部分建设合同,通过浙江省建设厅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劳务输出。当时在宁波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工作的王文华,因为会木工、会机械修理、懂驾驶而被选中,成为改革开放后宁波第一批出国打工的人。

  “那时出国是很了不起的事情。经过严格筛选,当时宁波总共派出去14个人。”王文华说,1982年2月初,他们一行人从北京搭乘国际航班,经约旦安曼机场转飞巴格达。然后再乘4小时汽车到达迪瓦尼亚(相当于中国的县级城市)。

  迪瓦尼亚位于伊拉克中部,靠近沙漠,很少下雨,气候比较干燥。“那时,伊拉克比中国发达,已经有高速公路,轿车、大巴也比较多,有钱的伊拉克人都住起了别墅。那时伊拉克的总统是萨达姆。伊拉克人对中国人比较友好。”

  王文华等人一到医院工地就开始工作。医院的建设者来自很多国家,工地是日本人承包的,材料由日本人负责,中国人负责工程建设、盖大楼,菲律宾人负责医院设施如医疗器械、中央空调等安装。

  令王文华印象深刻的是当时先进的技术设备。别的不说,就说工具。刚到伊拉克,王文华发现很多工具都没看到过,膨胀镙丝、切割机、电动刨子、电动锯子等工具都不知道怎么使用。“幸亏我们适应得比较快,不懂的自己钻研一下就能解决。”

  在伊拉克一年半时间,王文华先后做过木工、泥水工、司机、机修工等工作。中国工人勤勤恳恳,顺利地完成了承建任务。1983年8月,王文华一行14人回到宁波。

  “1982年2月出去,1983年8月回来,整整一年半时间没有回过家。”王文华说,不过,这一年半的报酬很不错。“当时我在国内每月工资只有50元。那一年半我挣了500美元,而且原来公司的工资按规定照发。”

  从承建伊拉克迪瓦尼亚医院开始,我市劳务输出逐步发展起来。1986年5月,象山县72名建筑工人和4名技术管理人员,通过中国港湾工程公司派往科威特,参加由该公司承包的民用建筑工程,创汇37.73万美元。这是宁波市成建制外派的第一支建筑队伍。截至2000年,我市共派出劳务输出29676人次,完成营业额7.23亿美元,足迹遍布五大洲。

  甬企承包修建关岛别墅

  由于劳务输出存在风险大、劳务纠纷多等问题,我市及时调整思路,将劳务输出结合对外工程承包来开展。宁波对外承包工程最早始于1989年,现在已成为宁波“赚洋钿”最主要的方式。

  1988年,香港一家公司承包了美国关岛的皇家花园别墅工程,转包给中信宁波公司。宁波建工集团(当时还称为“宁波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与中信宁波公司联合承包了该工程。这是宁波第一个海外工程承包项目。

  皇家花园别墅工程项目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建造480套住房,包括室外工程、绿化群。1988年12月,宁波建工集团海外工程公司总经理王长生(当时是以项目经理的身份去的)前往美国关岛。1989年初,宁波建工集团的85名建筑工人和管理干部来到关岛,正式开始施工。

  “关岛是美国的海外领地。在关岛造房子,完全按照美国的建筑规范来做,要求很严格,跟国内完全不一样。”令王长生印象深刻的是,在关岛不允许无故加班,不要求赶进度,只要你按部就班把工程质量做好。“关岛的房子要求能抗8.5级地震,钢材、水泥比国内要多用3倍。施工规范也很严格,进工地必须带安全帽,我们很多工人没注意就被扣了钱。”

  经过一年多时间建设,关岛皇家花园项目一期工程正式完工,工程质量得到关岛方面的好评。

  从此,宁波建筑大军开始登上海外舞台。中达建设、龙元建设、华丰建设、宁波建工等建筑企业纷纷获得对外承包工程资质,并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国家获得大量建筑工程。

  2007年7月,从宁波象山走出来的一家民营建筑企业——世纪华丰控股有限公司击败德国、意大利、韩国等地竞争对手,在非洲利比亚承接了一笔合同金额高达33.54亿元的住房项目大单,创造了宁波企业和浙江企业承接海外项目金额的最高纪录。

  除了建筑大军之外,中策机电、华通电器、乐惠食品机械等企业还在海外承包电力、通讯、成套设备等大型项目。据统计,仅2007年度宁波就实现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营业额11.5亿美元,占全省的一半多,在全国36个省市区和计划单列市中位居第七位。

  承接援外项目

  宁波企业也通过国家援外工程帮助一些国家建设公益设施,援建苏丹国家妇儿医院恩图曼医院就是其中的一例,这也是宁波最早承接的国家援外项目。

  1990年,经过竞标,宁波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作为项目实施单位,负责苏丹恩图曼医院的建设。经过一段时间的设计、勘查和筹备,1992年,赴苏丹建设恩图曼医院的先遣组前往苏丹恩图曼区(恩图曼区是苏丹首都喀土穆的城郊)进行考察。时任宁波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计划处处长的邵延玄也随队来到苏丹,开始了2年多的苏丹生活。1993年12月,81人的建设队伍开赴苏丹,正式建造恩图曼医院。

  “苏丹很热,我们到达苏丹首都喀土穆的时候,当地一片黄土,气温高达45℃。当时苏丹的房子全部都是矮屋,几乎没有一幢高楼。苏丹除了有黄沙供应之外,其他所有建设物资都要我们去采购,主要从宁波运过来的,包括推土机、发电机、塔吊,甚至连做饭的大米都是从宁波运过去的(苏丹没有大米)。”回忆在苏丹的生活,邵延玄记忆犹新,“我们在苏丹的工程量很大,大家都是顶着大太阳、冒着高温、住着临时房,因为管理严格、狠抓进度,最终工程提前5个月完工。”

  恩图曼医院在验收时被评为全优工程。援建苏丹恩图曼医院的成功,也开启了宁波承接国家对外援助项目的先河。此后,宁波人在非洲、大洋州都承接到国家援外工程,还承接到国家援外物资项目,如大米、化肥、家具、柴油机水泵、难民物资以及农用物资等。

  开发境外资源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四大形式中,“境外资源开发”这种形式宁波起步较晚,但近几年也涌现出许多亮点。到非洲、南美去采矿成为许多宁波企业的选择。宁波兴隆矿业公司是较早到非洲采矿的宁波企业。

  应旭峰是宁波兴隆矿业公司总经理。在到非洲采矿前,他的身份是宁波兴隆车业公司总经理助理。2004年4月,应旭峰与宁波兴隆车业公司董事长苏一清到非洲考察自行车市场,他们来到刚果(金)之后,意外发现这个国家的铜矿、钴矿、钻石等资源储量很多。此时,国内的铜、钢材、铝材、塑料等原材料几乎都在轮番涨价。

  苏一清和应旭峰立即感觉到其中有无限商机,他们当即决定在当地租赁仓库、雇佣工人,收购散矿石。到2004年11月,他们陆续运回800吨铜精矿,3个月获利50万美元。

  尝到甜头的兴隆公司一鼓作气,在刚果(金)成立兴隆矿业公司,由应旭峰担任总经理,在当地矿区租下3个铜矿,承包经营开采。截至2008年第一季度,兴隆矿业公司在刚果(金)的铜矿开采量达到9000万美元,并着手在当地设立冶炼企业。

  后来,兴隆矿业又开始瞄准经济价值更高的钴矿,做起钴矿采矿和进口生意。目前,兴隆矿业的钴矿贸易额已占国内钴矿贸易量的10%。

  除了兴隆矿业之外,我市的华州矿业、欣成工贸、雅利木业等都在海外开发矿产、木材等资源,我市还有10多艘远洋捕捞船在秘鲁、印尼、缅甸等国海域进行捕捞作业,开发渔业资源。

【编辑:胡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