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到招聘摊位前的老大爷格外显眼。通讯员 陆劲松 曹光辉 摄
本报讯(记者 程鑫 通讯员 陆劲松 曹光辉)昨天上午,为期一个月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月落下帷幕。昨天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招聘会上,“父母陪聘”成了一景,招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独立能力的质疑。
招聘会场场不漏
昨天上午9点多,每个摊位都被求职心切的学生们围得满满的,场外学生还在源源不断地涌进来,当天进场求职的学生人数超过1万人次。
面对熙熙攘攘的求职人群,来自宁波理工学院的张同学无奈地说,此次就业服务月举行的8场招聘会,他一场没落下,投了200多份简历,但都没有回音。
昨天的招聘会吸引了290多家用人单位进场设摊,共推出近1500个岗位,需求量大约4500人,其中岗位以营销类、国际贸易类、行政类、计算机类、财务类、管理类所占比例较大。
一家三代齐上阵
在招聘会现场,记者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父母陪聘”明显增多,有的甚至是爷爷辈出马。碰到比较中意的单位,往往先是孩子挤进去,简单问一下岗位需求,再挤出来向家长汇报。家长给孩子若干提示,比如问问保险、公积金是否全有、工作时间如何、多长试用期等。等家长传授完毕,孩子再挤到招聘台前咨询,如果感觉符合要求,才递上简历。
记者与一名60多岁的老大爷攀谈上了。他是来帮孙子做求职参谋的,随行的还有孩子父亲。一家三代齐上阵,记者还是第一次碰到。
老大爷告诉记者,他孙子今年7月就毕业了,学的是数控专业,至今没找到工作。“家里人都急啊,只好陪着他来,帮忙多找几家单位。”大爷无奈地摇着头,说工作实在难找,他已问过好几十家设摊单位,都不理想。
绝大多数用人单位对此表示了不赞同态度。一家营销公司的招聘人员称,他的原则是,一旦招聘过程中发现求职者有父母陪同应聘的,一律不予考虑,“大学毕业生连自己的工作都不会独立找,我们肯定会怀疑他的独立办事能力。”
提供岗位万余个
为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在11月19日至12月13日的就业服务月期间,我市在人才市场和各高校共举办了8场毕业生专场供需洽谈会,共有2154家次单位参会设摊,提供各类岗位10000余个,需求人数达35000余名,而进场求职的毕业生近10万人次。
受经济形势大环境影响,本次就业服务月活动的参会企业数、岗位数及需求人数较往年都有所缩减,而毕业生的参会人数明显高于往年,供需之间的矛盾可见一斑。
从参会企业提供的各类岗位看,外贸物流类、机械制造类等受经济形势冲击较大,招聘人数明显减少,教育培训、市场营销等岗位则较多,成为招聘活动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