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经济
2008"财经镜鉴":从美国次贷危机到国际金融海啸
稿源: 新华网  | 2008-12-15 16:50:24

  创新过度“玩火”失控

  这次全球金融风暴的发生,客观分析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始作俑者就是令人眼花缭乱的美国次贷“金融创新”。

  上世纪九十年来以来,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获得了高速发展。次级贷款就属住房抵押贷款的一种,它是指美国房贷机构针对收入较低、信用记录较差的人群专门设计出的一种特别的房贷。相对于风险较低的优质贷款而言,这类贷款的还贷违约风险较大。

  精明的华尔街精英很快又将这些次级贷款进行资产证券化,并且进行不断分级形成形形色色的债券池打包重组成金融衍生产品向外出售,牟取暴利,转嫁风险。这些衍生产品估值往往是由一些非常复杂的数学或者是数据性公式和模型做出来的,投资者只能依赖评级机构对其进行风险评估,而实际上评级机构面对越来越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也没有采取足够的审慎态度。最终,这类失控的过度金融创新在活跃金融市场的同时,也埋下了风险爆发的祸根。

  在美国信贷体系中,次级按揭贷款作为最薄弱的环节,近些年来却最为登峰造极。低收入家庭、贷款银行、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和保险公司及全球的热钱,一起参与到美国的这一融资活动中。银行等放贷机构纷纷降低贷款标准,使得大量收入较低、信用记录较差的人加入了贷款购房的大潮,成为所谓“次贷购房者”。美国人则通过这一融资活动,用全球的钱帮助美国的穷人建成了600万套住房。

  2001年后,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几乎呈几何级数增长,从1900亿美元猛增到2005年的6350亿美元,6年间,次级贷款占房地产贷款的比例从8.6%增加到20%,全美国有近300万个家庭拥有次级贷款,每月偿债金额占家庭总收入的40%以上,贷款占房产价值的85%左右。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美国房价在2000年到2006年这一轮的大幅上涨不是理性的上涨。当美国居民债台高筑难以支撑房市泡沫的时候,房市调整就在所难免。  2004年中期,美国楼市的“拐点”隐隐出现,那时起,美国连续加息17次,到2006年,美国房地产价格止升回落,一年内全国平均房价下跌3.5%,为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首次,尤其是部分地区的房价下降超过了20%。

  房价掉头下跌,直接导致了美国次级和优级浮动利率按揭贷款的拖欠率明显上升,无力还贷的房贷人越来越多。2007年夏,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并呈愈演愈烈之势,导致全球主要金融市场持续动荡。

首页  上一页  [1]  [2] 
【编辑:夏玲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