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经济
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稿源: 新华网  | 2008-12-22 21:51:17

  新华网北京12月22日电 题: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新华社记者徐博、林建杨

  质检总局对全国25万多家制造业企业数据的测算结果显示:2007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为80.99,与2006年相比提高了1.01,表明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质量竞争力指数是动态反映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水平的宏观评价指标,按照一定权重系数,对质量损失率、产品质量等级品率等12个统计指标进行计算而得出的。它的得分范围为60到100之间,质量竞争力指数得分越高,表明质量竞争力越强。

  按行业看,我国质量竞争力指数得分最高的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橡胶制品业,得分为86、85.39和84.37;按地区看,前三名是江苏、上海和广东,得分分别是88.14、87.55和86.91。

  综合竞争力稳步上升

  质检总局有关专家表示,测算结果表明,2007年,在各地区、各部门、广大企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制造业的质量竞争力稳步增强。

  这主要表现在,制造业标准与技术水平继续提升,得分是85.92,比2006年提高了1.55;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稳步提升――获得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数量大幅增长,因出现不合格品、返修等质量问题给制造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有所下降。

  此外,我国制造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继续增强。全国大中型制造业企业累计拥有专利数量超过4.2万件,新产品销售收入超过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50.72%和29.78%。另外,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07年全国大中型制造业企业平均产品销售收入达到6.80亿元,表明生产资源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聚。

  竞争力较弱行业有所减少

  从制造业29个行业来看,20个行业的质量竞争力指数与2006年相比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质量竞争力指数超过85的行业(质量竞争力较强的行业)从2006年的1个增加到2个;低于75的行业(质量竞争力较弱的行业)从2006年的5个减少到2个:农副食品加工业和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分别为74.37和68.99。

  其中,质量竞争力保持稳步增强的行业有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橡胶制品业等,分别比上年提高0.96、1.38和1.03。

  从31个省份的制造业来看,26个省份的质量竞争力指数出现增长,北京、天津、辽宁等15个省份的质量竞争力指数在80以上。东、中、西部区域的质量竞争力指数是84.82、78.99和79.00,分别比2006年增加了1.86、1.81和0.95。

  东部区域继续保持了质量竞争力指数的全国领先地位。新疆、宁夏、青海、甘肃、贵州、云南、内蒙古和广西等省份的质量竞争力指数连续两年稳定增长。

  自主创新的投入和能力不足

  有关专家表示,虽然2007年我国制造业的质量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但是与经济发展的需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

  例如,2007年我国制造业大中型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比重仅有0.90%,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研发投入比重,直接制约了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全年制造业企业每十亿元销售收入拥有专利数不足2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更是明显偏少。

  此外,我国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比率仍偏低,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与国际的一般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等行业的微电子控制设备比重不足10%,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较低,在工艺技术上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得不到有效保证。

  再有,我国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之间质量发展不平衡,先进水平与落后水平之间的差距较大。排名行业首位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领先排名末位的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17.01。31个省份中,排名首位的江苏领先排名末位的西藏24.56。东部区域的领先优势继续扩大,中部和西部区域的质量竞争力基本持平。

  有关专家表示,今年以来,受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持续冲击,我国经济发展经受了严峻考验。提高制造业的质量竞争力,既是拉动内需、扩大出口、确保增长的急切需要,也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加速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必然要求。

  国家质检总局表示将进一步明确企业质量责任,强化质量工作基础,加大扶优治劣力度,鼓励、支持和引导广大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加快技术进步,不断提升我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水平。

  

【编辑:夏玲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