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范彪
作为中国石油集团整合旗下资产的一部分,中油化建(600546)的重组备受关注。昨日,中油化建重组方案发布后,公司股票被超过11万手的巨单封死在涨停板上。不过,针对中油化建重组方案中涉及的资产注入,业内人士指出,新注入的资产质量或许并不优良。
日前,中油化建公告称,将通过资产置换和定向增发方式,将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的煤炭相关资产置入上市公司,完成山煤集团的整体上市。从山煤集团的资质看,截至2008年9月30日,山煤集团的总资产、净资产和净利润分别为137.89亿元、31.45亿元和4.89亿元。
“我们认为,山煤集团的资产质量一般,远低于目前已上市煤炭企业。”光大证券资深分析师郭国栋指出,山煤集团置入后资产的估值水平也高于目前行业水平。为此,郭国栋给予中油化建卖出的投资评级。
另一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分析师也指出,从产能角度看,山煤集团与其他上市煤炭企业的确有些差距,国内上市煤炭公司产能大多在千万吨以上。而公告显示,山煤集团煤炭开采核准能力达750万吨/年,2007年山煤集团下属煤炭开采企业生产煤炭395万吨。
中油化建获注的资产方面,重组标的资产囊括了山煤集团煤炭开采和煤炭贸易两大业务板块。这里面,最主要的资产是5家煤炭开采公司的股权以及25家煤炭贸易公司。
“注入资产质量堪忧。”郭国栋对注入资产点评道,在5个煤炭开采企业中,其中3个为资源枯竭后改扩建矿井。“资源枯竭的矿井要再进行开采,就需要进行技术改造,这样成本会高很多。”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在5家煤炭开采企业中,拿凌志达煤业来说,该公司前身为长子县色头煤矿,早在1952年就建井,凌志达煤业设计生产能力为120万吨/年。不过,2006年以来,这家公司的产能与120万吨相距甚远,2006年该公司实际产量为70.55万吨,2007年实际产量为50.51万吨,2008年1-9月为41.51万吨。目前,凌志达煤业正在进行工程改扩建。
更为让人担心的是众多煤炭贸易公司的发展。郭国栋认为,这些煤炭贸易资产盈利能力较差,大部分公司处于盈亏平衡边缘,在国有企业体制下,这些企业未来将成为吞噬利润的主要凶手。
记者翻看了相应几家煤炭贸易公司的经营情况:2008年前三季度,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大同有限公司营业收入高达37.53亿,但净利润却为亏损788万元;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大同经营有限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高达1.74亿,净利润仅439万;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朔州有限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0.16亿,净利润为2666万元。
不过,山煤集团拥有中国煤炭出口专营权,拥有该专营权的公司全中国有四家、山西省仅一家。广发证券煤炭行业分析师林红垒说:“2009年,国内煤炭产能过剩的压力将很大,在这样情况下,出口增长将是相关企业提高利润的重要手段,因此,出口专营权显得很重要。”但上述不愿具名的券商人士提醒,煤炭贸易行业的利润率远逊于煤炭开采业。
中油化建内部人士表示,由于主宰重组的不是上市公司,故难以对注入资产质量作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