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焦点报道
经济观察:国际金融危机加速人民币区域化
稿源: 新华网  | 2008-12-25 20:07:50

  新华网北京12月25日电(新华社记者章利新 陈君)中国政府24日宣布在内地部分地区和港澳、东盟之间进行货物贸易的人民币结算试点。在北京的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这将有利于中国及相关国家和地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稳定国际贸易,并推动人民币区域化,提高其国际市场地位。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和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

  此次会议在“改善进出口金融服务”的措施中提出,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

  中国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对记者表示:“人民币开始成为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结算货币,这是人民币在加快区域化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遭受冲击。同时,人民币自2005年实行不再盯住美元的浮动汇率制度后,对美元汇率日均波幅已由原来的17个基点扩大到目前的超过60个基点。

  “国际金融危机使得中国的外贸企业面临着不可预计的汇率波动风险。”张燕生表示,以美元为结算货币,不仅使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面临汇率风险,也增加了货币兑换中的交易成本。

  东盟和中国内地、港澳地区都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地区,而且相互之间贸易往来频繁,数额巨大。

  据统计,去年内地与香港进出口总额达1972.5亿美元,同比增长18.7%,其中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和北京是贸易额最大的五省市;去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达到2025.5亿美元,同比增长25.9%,其中云南、广西是重要物流中转地和集散地。

  据有关专家估算,由于美元贬值,内地和香港的企业外汇损失至少达100亿美元;对东盟来说,人民币区域化同样有利于该地区摆脱美元贬值的影响,改变目前的货币体系造成的不平等经济关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国实际上已取消了稳定全球汇率体系义务,这成为国际金融体系不稳定的重要诱因,并屡屡给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带来深重危机。

  中国社科院亚太所所长张宇燕说,这次金融危机的结果其实是“美国出问题,全球来买单”,在现有货币体系中,如果中国不谋求自身利益,下一次危机到来时中国很可能会遭受更严重的损失。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彭兴韵指出,由于人民币的稳定,中国推出人民币结算试点,将推动中国和周边国家和地区投资贸易便利化,有利于减轻汇率波动对经济的冲击,降低企业成本压力。

  香港商界及银行界均表示,新措施有助厂商减少因为汇兑波动造成的损失,促进香港与内地商贸长远发展。而且人民币由此逐步迈向国际化,可为香港金融业带来正面的作用。

  “这项措施对香港来说不仅是增加了一项结算业务,而且能吸引大量人民币流入香港,进而使香港能经营更多的人民币金融衍生品,促进其金融业发展。”张燕生指出。

  中国与东盟已经建立了自由贸易区。在东盟多数地区,人民币都可以在其境内使用,在少数地区人民币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地位的货币。这些都为人民币结算试点的推行,实现人民币区域化奠定基础。

  专家认为,在目前的国际金融危机环境下,抓住美元动荡这样一个时机,人民币走向区域化的试点,将为其进一步国际化、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更多作用积累经验。

  此前中国国家领导人已经多次在国际场合提出,改善国际货币体系,稳步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共同支撑国际货币体系稳定。

  “随着未来人民币在与中国贸易关系密切国家使用范围扩大,亚洲地区间推进人民币结算的合作积极性将会增加。”彭兴韵表示,在此基础上,人民币才能进一步涉及对全球商品定价、金融资产定价和结算工具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创造许多现实条件。

  近期,中国和俄罗斯在双边结算机制方面加强了合作,在贸易结算中有望使用人民币或卢布;中国和韩国签署了规模为1800亿元人民币/38万亿韩元的中韩本币互换协议。

  “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才刚刚开始,只能脚踏实地、审慎地走下去。”张燕生表示,目前最大的障碍还是国内金融市场的完善和成熟程度不够。

  他认为,国内金融市场必须完善市场化、加强监管和规范,增加信息透明度,使得人民币的开放与国内金融水平相匹配,才能真正支撑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编辑: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