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唐慧卿 慈溪记者站赵科 卢萌卿 孙云东)昨日清晨6时,慈溪市胜山镇四灶村环保自治组织的农民志愿者陈国钿像往常一样,骑着自行车开始了一天的环保巡逻。在穿村而过的四灶浦江边,他特意检查了一家企业原先的排污口,看见一只水鸟从江里叼起了一条小鱼,陈国钿乐了。他告诉记者,一年前,四灶浦江还是远近闻名的“龙须沟”。
民营经济发达的慈溪,这几年遭遇了“成长的烦恼”,群众意见最大的就是环保问题。陈国钿说:我们一门心思发家致富,等口袋鼓了,却发现曾经养育了自己的母亲河连龙虾都无法生存,真是痛心疾首。
今年年初,慈溪市宗汉街道周塘西村成立了全省首家村级环保自治组织。自治组织制定了管理制度,本村120名农民环保志愿者加入组织,按照章程自己管理农村环保事务。成立当月,自治组织就成功阻止了一家污染企业落户本村。周塘西村的做法在慈溪农民中引起了轰动,他们纷纷效法周塘西村,村级环保自治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在慈溪各地成立。
陈国钿说,30年前,我们农民关心温饱;30年后,我们更关心生存环境。他报名参加了四灶村的村环保自治组织。自治组织向市里反映江水污染问题,有关部门专门实施了上游生活污水改道工程。村环保自治组织还在江边设置环境监测点,不定期请环保部门对河水水质进行监测,并对沿岸进行污染源排查。一年来,村自治组织共开展各类环保行动10余次,抽查排污企业400余家次,发现并制止了2起非法排污行为。如今,四灶浦江水清了,臭气没有了,鱼虾又回来了。
慈溪市环保局副局长胡立江介绍,截至目前,慈溪357个村庄有近6成建立了村级环保自治组织,1.5万余名农民环保志愿者像陈国钿那样不怕苦累、不嫌脏乱,守护着绿色家园。
农民环保自治组织的组建,悄然改变着农民的生活方式。慈溪农民上街买菜拎菜篮子、环保袋的多了,使用节能产品的多了,房前屋后的绿色也多了,村里的卫生死角少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也被唤醒了,目前慈溪有百余家企业出资150余万元设立环保基金。
在环保志愿者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慈溪市一些区域性、行业性污染防治难题得到有效破解。一年来,慈溪全市关停了200余家铜熔炼小企业,近百家废塑料加工企业、小印染加工户被限期转产或停业。
编后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把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民的美好家园”。对于广大农民来说,解决温饱之后,环境安全等更高层次的需求成为他们日益关注的话题。慈溪市农民环保自治组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新生事物,说明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要求已经越来越强烈。
建设美好家园,农民是主体。农民通过环保自治组织实现环保自我管理,使得原来国家环保部门的一双眼睛变成无数双眼睛。每个污染单位时时刻刻接受农民的监督,每个农民都成了促进环保的责任者和监督者,有限的行政监督转化为了无处不在的群众监督。从这个意义上讲,遍布慈溪农村的村级环保自治组织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农民的主体作用,拓宽了群众直接参与环境管理与监督的渠道,对于建设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