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焦点报道
专家:应动用一千亿失业保险基金救助企业
稿源: 中国网  | 2008-12-29 12:53:03

  唐钧:应动用一千亿失业保险基金救助企业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获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和税务总局日前联合发出通知,采取缓缴社会保险费等五大举措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通知规定困难企业可在一定期限内缓缴社会保险费,缓缴执行期为2009年之内,缓缴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

  此举一出便引起大家关注,在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社会保障制度应该如何调整,并给予企业支持度过困难时期?社保又应该做什么样的调整,保证企业的发展,刺激经济?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唐钧。

  保就业比社保更重要 企业缓交保险费可避免裁员

  记者:在经济危机面前,您认为社保的发展和完善能对刺激经济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唐钧:首先要考虑一个问题,就业和社会保险在经济不景气的状况下,要排一个次序的话,就业永远是要比社会保险优先。保就业,就业才能拿到工资,拿到工资以后目前的生活才能维持。社会保险中除了养老保险,像医疗、工伤这些毕竟是针对少数人的。

  记者:前不久国家新出台了有关困难企业2009年可以缓交社会保险费的政策,您怎么看国家的这一政策?为什么要出台这样一个政策?

  唐钧:我们必须看清楚是“缓交”而不是“不交”,而且缓交只能是六个月,考虑到一些企业在目前比较困难的时期可能交不出来这笔钱,因此允许申请缓交,六个月以后等经济好起来得把它补上来,它只是不收滞纳金而已。现在很多企业尤其外贸企业,目前来讲正好是在“风口浪尖”上,定单大量减少,种种困难都出现了,所以国家出台这样一个政策也是为了缓解他们的压力,从而减少裁员的可能。

  记者:一般社会保险费占企业支出的多少比重?

  唐钧:应该是占工资总额的20%。工资这笔是一定要付的,这笔付出去费用当中的20%还要付。

  记者:缓交六个月的社保费用,对于企业来说有多大程度的缓解?

  唐钧:我觉得只能缓一点算一点。对于有一些企业是见效的,但是不会全部见效。

  记者:比如什么样的企业?

  唐钧:应该说不是绝对没有定单的企业,或者说业务不是全部针对是外贸的,国内还有一些订单的企业。这样缓一缓,喘一口气。看这六个月以后是不是经济情况好了,要是好了就没事,如果仍然还是经济比较萧条的话,那么对它来讲,六个月不够,还要继续延长。

  记者:这笔钱能给企业具体带来什么样的缓解?能在多大程度上保证就业?

  唐钧:企业如果可以六个月之内不交这笔费用,这些钱就可以拿来发工资或者做流动资金。因为现在企业最怕的就是资金链断裂,本来生产东西卖出去换回钱来,去买原料发工资再生产,是这么一个循环。现在可能在某一个环节当中突然东西卖不出去了,资金回收不回来,就没法生产了。这样的话实际上可以缓和一下资金的压力。

  记者:这个通知规定,缓交保险费的时候员工可以享受到同等的保险费,但是实际中员工用于保险的费用是不是会降低,比如医疗报销等?

  唐钧:我认为缓交的只是养老保险,其它的费用可以适当降低,为什么适当降低?现在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基存都比较高,所以适当降低的话还要进行批准等等,应该说不影响现在政策的执行,但是时间不能太长了。12个月之内职工报销,医疗报销没有问题。其实医疗保险报销的比例比较低。医疗保险基金也有一笔积存的钱,前几年应该是400多亿,现在08年的数字还不太清楚,应该也有上千亿的钱。我的理解是这期间员工的待遇不变。

  动用1000亿失业保险基金 补贴企业进行职业培训

  记者:在新出台的这个通知中还提到:“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困难企业可使用失业保险基金支付社保补贴。”失业保险基金是一个什么样的基金?

  唐钧:失业保险基金,征收到现在大概是差不多十年左右。最早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有大批下岗工人失业的那个时候,当时是按照未来预估的失业程度而筹集的。但是到了2003年以后就业就缓和了,失业保险基金实际上就在积压,尤其到05年以后积存的比较多,全国大概积存了一千亿左右。这些钱实际上是躺在银行里面,通上“高压线”,你是不能去动它的。那么现在动用失业保险基金,实际上是一种新的补贴形式,扩大它的使用范围,进行在岗培训、轮训等等。

  记者:这一千亿不包含在四万亿里面?

  唐钧:不包括,这一千亿是失业保险基金。

  记者:动用失业保险基金来给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企业,目的主要在什么地方?

  唐钧:保证不裁员的情况下,这个企业的职工可能现在没活儿干,那么企业申请这笔钱来办一些培训,提高员工自己的技能,也可以大家轮班上岗,不上岗的人也进行一些轮训、培训,防止企业裁员,保证就业。

  记者:这里面提到了不裁员或者少裁员的困难企业,怎么衡量企业的困难程度?

  唐钧:这个应该还是比较明确的,只要看它生产就知道了。第一个看定单,第二个看现在开工正常不正常,第三个看它的职工有没有事干,这还是比较明显的。

  记者:缓交保险费和给企业进行补贴这样的政策,会不会给国家造成一定的负担?

  唐钧:其实国家没有多掏钱出来。缓交保险费并不是不交,六个月以后企业经济好转逐步得还这个债的。补贴的话用的是失业保险基金的钱,也不是国家财政的钱。更何况失业保险基金不用的话,放在银行也是贬值。

  记者:以上两部分补贴和缓交的费用,政府将通过什么样的而手段进行监督,保证企业将这些钱用到实处呢?

  唐钧:这个钱是在政府手里,不会在企业手里的。需要缓交保险费或是补贴都是要打报告申请的,政府相关部门审核同意了之后才能使用这笔钱。比如说缓交费用,本来就是企业自己的钱,这笔钱是救命的钱,我估计在这上面如果胡乱花的可能应该说比较小。针对补贴,培训和轮训被批准之后,培训结束的时候才能够得到这笔钱的支付,不会有提前的交易。

  改善医保等社保体系 保障百姓消费信心

  记者:我国的福利保障制度和税收一直有着密切的关系。之前也有财税专家提到只有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完善了,才能保证减税的钱用于消费。社保体系要怎么变化才能够保证人民有信心将更多的钱投入消费?

  唐钧:从国际上来讲,税收和社保收支问题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收税直接来做保障,像英国、北欧这些国家都是高税收,收税以后直接用税收来支付社会保障费用。另外一种像咱们国家一样,税收和保障是分开的,将收费和收税收来的钱纳入财政,然后专门成立一笔基金,用这笔基金来支付社会保障的需求。在这里面等于是专款专用,专收专支。

  目前也有很多人社保应该加大投入,保障老百姓的生活,尤其是医疗方面,医疗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现在老百姓都怕生病,就想手上的钱越多越好,现在有钱将来生病就不怕。但是从个人家庭来讲,其实存多少钱看病都是不够的,实际医疗风险一旦发生可能是一个无底洞,靠个人和家庭存钱来解决问题实际上是不妥的。

  基本的医疗保障一定要有。可能一步登天比较困难,一般来讲一般的病,包括住院和一部分大病,都要能够给予保障,不是完全靠国家,个人要承担一点费用,但是承担的这部分不能太高。

  记者:这个比例大概多少比较合适?

  唐钧:按前几年的数字我们个人肯定要负担到60%,我觉得个人负担10%—20%是合理的。尽管这意味着国家要投入更多的钱在医疗体系,但是是值得的,并不是说收税越多、财政收入越多越好,应该把这个钱拿出来使老百姓在医疗健康方面没有后顾之忧,将更多的钱投入到市场消费中,整个社会就活起来了。

  记者:过去为什么国家一直没有投入更多的钱发展医疗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呢?

  唐钧:我们从计划经济那个时代过来,以前税收的钱都是政府拿走了,政府拿走以后没有积累下来,做了投资、建设,但是这些钱投资出去以后可能又没有完全形成效益。

  从2005年以后财政收入已经是越来越多,在计划经济当中我们可能有一种思路,这个钱拿出去消费就等于是花掉了,但是实际上这本身也是一种投资,社会保障本身也是一种投资,这种投资不像你投资一个基础工程铁路出来了,楼房盖起来了,工厂出来了,不是这么一个投资,而是投资给老百姓以后,使老百姓能够没有后顾之忧去消费。这种投资投下去也会出经济效益的。

  记者:投入更多的钱到社保体系中,会不会给国家带来更多的负担,甚至是财政赤字?

  唐钧:在这种时候赤字本身不是太可怕,你只要投下去的钱老百姓开始消费了,内需拉动起来了,那么实际上这个投资马上见效比较快,整个机器又开始运转起来了。

  可怕的是这个钱投下去没有效果,如果把这个钱投入去修地铁或者修机场,那么这种投资可能不会马上生效,因为它都是机械施工,不能用很多的人。上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的时候,罗斯福就用的这个办法,修公路修铁路,现在据说美国现在很多高速公路和铁路都是那时候修的。现在可能咱们也是这个思路。

  但是要想到一个问题,很多投资暂时是见效的,但是将来又会有很多问题。其实修地铁修得越多越赔钱,比如1号线和2号环线肯定是挣钱的,因为在市里面,只要开的话就有人坐,高峰的时候人更多的。但是现在修的多了,八通线、5号线都比较偏远,上下班的时候有很多人,但是过了这两个小时白天就没人了,收入不会很高。

  记者:奥巴马新政出台在不断实践当中,对于社保方面我们有什么可以借鉴的东西?

  唐钧:奥巴马他还没有一个特别突出的政策,现在表现出来的还没有超过罗斯福那时候的做法。我倒是有一个想法,在罗斯福那个时候,失业之后可以把人拉出去修铁路修公路,但是城市的人不太愿意去干这种事,农村的这些劳动力可能用上去,但是经济危机过去以后你还是只能卖力气,没有提升。

  那么我们现在能不能从失业保险基金一千亿里面拿出一百个亿来,认认真真培训50万年轻人,比如可以给每个年轻人2万块钱,钱不要发给他,也不要直接拿这个钱来办学校,是贷款贷给他,拿一万块钱生活费,一万块钱交学费,有了学费学校就可以活起来。两年以后我们有50万的技术工人。

  我们一直讲职业培训,其实我们一直没搞起来,这样的话整个中国的职业培训这样一个体系建立起来。其实这样政府的话也不吃亏,现在拿这个钱去投资的话也没有什么好项目可投资,这一千万放在那儿的话其实是在贬值。(布衣)

【编辑:周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