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区县(市)  >  北仑
浙大北仑来一场科技的“呼叫转移”
稿源: 宁波晚报  | 2008-12-29 13:22:29

  “引智借脑”,帮企业度过这个寒冬

浙大教授在宁波钢铁有限公司进行调研。

  去年,一部叫做《爱情呼叫转移》的影片曾很热门。而如今,在宁波的北仑区,浙大科研技术“呼叫转移”北仑的合作故事正在上演——本月26日,北仑区与浙江大学为此签订战略盟约。

  “有了与浙江大学的科技合作,我们企业转变增长方式、节能增效的信心更足了。”26日,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邵逸夫科技馆,宁波钢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占国与浙江大学热工与动力系统研究所负责人签订了一份投资1680万元的宁钢节能工程合作协议。

  经济不景气对钢铁行业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我们将借助浙大的‘外脑’节能创新,积极渡难关。”李占国坦言,据测算,1680万元的投资大约两三年就可收回,而这,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与宁钢一道,北仑的10多家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与浙江大学签订了20项合作协议,当场签约总投资达到2600余万元,涉及临港工业节能、制造业技术转移、科技创新、卫生教育等多个方面。

  区校战略结盟

  北仑每年拿出500万“转化”基金

  “我们和浙大攀‘亲’了!”专程赴杭的市长助理、北仑区委书记陈利幸告诉记者,引智借脑,强化产学研一体化,有利于激发宁波企业自主创新、共克时艰的信心和实力。北仑区每年将拿出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浙大的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开发合作。

  “尽管现在一些企业面临资金、技术、市场方面的困难,但更坚定了我们加快产业升级、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北仑区发改局一位官员称,过去的粗放式增长要改进了,要变成精细化管理方式;过去靠高耗能低成本来取得优势,如今要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来竞争,而这些单单依靠单个企业的实力很难办到,“政府可以起牵线搭桥的作用。”

  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曦称,浙大有大量的科研成果需要市场转化,与北仑区的合作,在当下的经济背景下,更具有特殊意义,有利于帮助产业转型升级,“过冬”突围。

  技术“呼叫转移” 企业收益多

  事实上,北仑区与浙大的合作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一项统计显示,双方共建的科研机构有20多家,科技合作项目140余项。同时,两项企业与浙大合作成果被列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北仑企业受益良多。

  ——2007年,宁波东方集团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合作开发了“220kV光电复合海底交联电缆规模化制造技术”项目,被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该项目的实施将打破国际垄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社会经济价值。

  ——2007年,宁波海天塑机集团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合作开发的“精密塑料注射成型装备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项目,被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获得国拨经费资助近2000万元,成为宁波市最大的科技项目。

  ——宁波信泰机械有限公司与浙大机能学院共同研发了“基于机器人虚拟样机技术的汽车门框焊接生产线”项目。目前,该项目已成功实施,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效率较以往提高40%以上。

  ——2007年8月,北仑区春晓镇与浙大茶叶研究所合作成立了北仑名优茶技术研发中心,该中心是浙江省首家名优茶研发中心。

  “政府搭建了一个新平台,帮助我们企业化解技术瓶颈,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我们攻坚克难的信心。”海天精工机械有限公司科技部部长林仁友昨日称。

【编辑:胡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