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新闻网讯 尽管已进入隆冬季节,但是牟山镇牟山湖水产种苗场依然比较热闹,各地游客常来到这里体验一回渔家生活。种苗场负责人昨天告诉记者,近期来此休闲观光的游客平均每天有二三十人。
今年以来,我市积极实施现代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着力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通过促进农民获取工资性收入、增加生产性收入等途径,多渠道探索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确保了农民收入稳步增长。预计今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将首次突破1万元大关,同比增长12.5%左右。
围绕促进工业产业稳步发展、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农民增收、获取工资性收入这一目标,我市今年克服诸多不利因素影响,确保工业稳步发展,据统计,全市企业全年共提供有效岗位近10万个,为农民就业、增加收入创造了条件。此外,我市以增强农民转移就业和竞争力为目标,不断健全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机制和服务体系,全年共培训农村劳动力20191人。
在努力增加农民生产性收入方面,我市不断巩固“基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今年全市100家农业龙头企业预计可实现加工总产值85.85亿元、销售额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和29%;收购农产品203.3万吨,带动农户50万户,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此外,我市坚持把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全市180家农家乐今年接待游客超过了150万人次,直接经营收入达1.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和23.4%。
今年以来,我市还创新工作思路,以明晰产权主体、理顺分配关系、规范经营管理行为为核心内容,启动了双河、庙弄2个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目前累计已完成10个),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风险共担、成员共有、自我管理、共同得益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集体资产的运行质量和增值能力,增加农民从集体资产中获得“红利”收益和财产权益性收入。此外,我市通过转包、租赁、互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积极鼓励农户流转土地承包权,稳定获取土地“租金”收入。
与此同时,我市建立了覆盖全市农民的养老保障政策机制。到今年10月底,全市已有39700余名老年农民每月领取50元生活补助金;有18000名农民参加新型农民养老保障,其中已享受待遇的人员有17800名;154600余名被征地农民中有104500余名被征地人员参保,重点人员参保率高达94%。
今年我市仍坚持把“内聚外迁”作为增加山区农民收入的政治性任务和战略性举措,促进山区农民从“阳光政策”中获取转移性收益。目前鹿亭、梁弄两个内聚点已完成建设,共安置79户、245人;陆埠镇干溪村内聚点建设顺利,一、二期工程已建造安置房97套;西南公寓山区移民安置小区419套安置房已抽签分配到户,目前移民户基本入住。此外,我市对下山农民加强了就业培训和服务指导,促进山区农民“迁得下、稳得住、富得起”。眼下,山区农民人均收入增幅已经连续四年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在此基础上,我市还坚持把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保证,围绕《关于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细化出台了粮食生产、农业灾后重建、畜产品供给、农业招商引资、农机具补贴以及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农技推广服务等一系列支农兴农惠农政策,努力增加农民的政策性收入。 (王忠水 陈福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