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焦点报道
特稿:努力稳住农产品市场价格
稿源: 新华网  | 2008-12-30 20:30:03

  新华网北京12月30日电 题:努力稳住农产品市场价格

  新华社记者王立彬、周英峰

  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部署2009年工作时强调,要不失时机出台调控措施,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增加主要农产品储备,改善进出口调控,搞好农产品购销和调运,努力稳住农产品市场价格。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国际市场大宗农产品价格快速回落,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全面下行。稳住农产品价格,事关农业稳定发展,事关农民持续增收,将成为明年“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

  加大国家“托市”力度

  2008年,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经历了过山车般的大起大落。以粮价为例,国际粮价从2005年起大幅上涨,并在今年夏季达到高峰,涨幅超过50%。然而随着今年全球粮食增产,以及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7月份以来全球粮油等农产品价格全面大幅下跌。在过去几个月里,全球粮食价格比年初下降了50%。

  200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预计将达到创纪录的10570亿斤,实现连续5年增产,市场供求关系明显缓和。在国际市场价格大幅回落的背景下,国内粮食市场价格也出现下滑。从棉花来看,受纺织生产出口增速放缓、国际棉价大幅下跌的影响,国内市场棉价也持续下跌。

  专家指出,在国内外资源性产品价格全面下行的态势中,能否保持国内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确实堪忧。从目前情况看,推动农产品价格下行的动因仍未改变,有些还在积累,明年稳定农产品价格的难度很大。

  “农产品价格下降,使得靠市场价格调动农民积极性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手段受到了严重制约。”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经济室主任张晓晶说,在当前经济形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要全力保持农产品价格的稳定。

  粮价是百价之基。国家粮食局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粮价下跌使得促进粮食继续稳定增产、保持国内粮食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难度加大。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加大国家临时收储力度势在必行。

  按照国务院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期宣布从明年新粮上市起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其中,白小麦、红小麦、混合小麦每斤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比今年提高13%、15.3%和15.3%。稻谷最低收购价格也将做较大幅度提高。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鹰1日在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表示,针对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国家对东北粳稻、玉米、大豆、南方中晚籼稻、油菜子以及棉花等农产品适时加大临时收储力度。

  从10月份开始,国家已在部分主产区对稻谷、玉米、大豆实行中央储备和国家临时存储收购,并已先后下达了总量为3050万吨的两批临时收储计划,同时加强北粮南运。另外,新增100万吨国家储备棉临时收储计划。

  目前,国家收储政策的效应已逐步显现。以棉花为例,11月中旬以后,国内棉花市场逐渐回暖,购销价格止跌回稳。11月底,期货、电子撮合明年1月合约价格分别比11月中最低点回升940元/吨和405元/吨。

  化解价格“剪刀差”

  多年以来,我国粮价形成机制的不完全市场化,与农资、劳动力等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相对市场化之间的矛盾,导致粮食领域出现一系列“剪刀差”:一是农资与粮食价格差越拉越大;二是当前农民外出打工与种粮效益剪刀差逐步扩大;三是在种植结构上种粮与种植经济作物效益差逐步扩大。

  值得注意的是,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完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理顺比价关系,充分发挥市场价格对增产增收的促进作用。

  当前,受国际市场价格下跌和供求关系改变等因素影响,国内市场农产品价格面临下行压力。但与农产品价格下滑形成对比的是,农资价格、农业生产成本仍居高不下,使农民增收受到较大影响。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茅24日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稳定物价工作情况时指出,“农业生产成本较高与农产品需求减少、价格下降的矛盾,使农民从事种养业的比较收益下降,增收空间有限。如不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应对,不利于农业生产稳定发展,也不利于价格总水平稳定。”

  据张茅介绍,明年将完善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挂钩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制定并发布增加各种农业补贴的方案,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规范补贴渠道,提高补贴效率。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部署,明年我国将完善化肥市场调控机制。适当扩大化肥淡季商业储备规模,保证化肥供应和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建立化肥等农资价格上涨与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联动机制。

  明年,我国还将推动更有广度的支农惠农措施。农业部部长孙政才日前表示,明年中央将进一步加大农业补贴力度,积极推动扩大油菜良种补贴范围,提高良种补贴标准;进一步完善农资综合补贴机制,落实好种粮农民和渔业补贴资金。进一步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总额达到100亿元。

  改善进出口调控

  目前,我国农产品价格基本由市场供求形成,国家主要通过储备、进出口等措施进行间接调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健全农产品进出口调控机制,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农产品进口国和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

  商务部11月发布的《中国农产品流通发展报告》分析,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全球农产品供求趋势将产生变化:发达国家贸易呈现出口高于进口的特征,而发展中国家则是进口高于出口。

  海关统计显示,今年1至10月我国农产品的进出口逆差呈扩大趋势。其中,受国家取消出口退税、征收暂定关税、实行出口配额管理政策影响,我国粮食出口额同比下降27.6%。

  尽管全球金融危机将使农产品出口受到抑制,但我国的特色优质农产品仍然具有一定竞争力。统计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水海产品、鲜干水果及坚果、肉及杂碎出口额分别增长11.1%、37.3%和30.7%。

  针对农产品价格下行和“卖难”问题,孙政才日前表示,明年要积极发展订单生产,推进产销衔接,稳定和扩大农产品出口。

  近日,国家宣布取消部分粮食产品的出口关税或特别出口关税,并决定在2009年继续减免出口农产品的出入境检验检疫费。无论调整关税还是减免税费,均有助于化解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业的不利影响,稳定农产品价格。

  专家指出,近年来提高国内粮食市场价格,越来越受到国际粮价的牵制。当前,经过深度下跌,国际小麦、玉米和大豆价格已低于国内水平。未来,必须考虑国际低价粮食对国内市场可能产生的冲击。

  “在价格大幅波动的情况下,我们要注意处理好国内农产品和国际农产品的比价关系,防止因国内外价差过大而出现进口冲击国内生产,或者国内农产品大量外流的现象。”张晓晶说。

【编辑: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