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美国、英国等12个国家的180 余名中外专家聚集北京,出席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主办的“改革开放3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国外学者对目前国际形势下的中国经济政策与举措给予了积极评价,发表了许多见解。
经济新措施具有预见性
美国政府最重要的智囊团——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资深专家、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尼古拉斯·拉迪先生表示,由于金融危机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影响深远,2009年的国际经济形势将比较严峻,同时会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国政府采取的相关措施是有预见性的,其经济政策制定的思路估计了国内外的严峻形势,有效地实现了长期战略和短期政策的结合。
针对前一阶段中国政府采取4万亿元“救市”的举动,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哥伦比亚大学兼职教授丹尼尔·罗萨恩先生给予了积极地评价,认为这是一种极其理智的经济政策,利用投资拉动内需市场,有效地弥补在出口降低方面的损失,也许在将来的5个月起到积极的作用。他还建议中国应逐渐地改变以传统产品出口为主的模式,转向以高科技、技术密集型为主,以抵消国外的贸易保护主义。他还指出,中国应该继续加大相关产业的资金支持计划。
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世界著名经济学家、伦敦经济学院巴里·布赞教授认为,国际金融危机的扩散和蔓延使世界经济增长下滑,是中国经济运行中必须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对中国政府驾驭复杂经济局面能力的考验。中国目前积极推行的经济政策是中国寻求自己解决危机的重要一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对于世界经济的重要性已经有了实质性的提高。在谈到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宏观调控的重点时,布赞教授认为应把解决就业问题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中国每年解决1500万就业人口是十分了不起的,相当于一个中等欧洲国家的人口。然而中国的就业形势仍十分严峻,中国应继续转变经济发展的粗放型模式,关注民众的生活水平,在注重效率的同时,发展高科技产业,同时以稳定传统的产业作为基础。
金融稳定扩大内需可行
英国《金融时报》副主编、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博士认为,中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种挑战从另一方面讲也是一种机遇,中国应勇于面对,最大限度地将以出口为目的的生产,转变为针对国内市场的生产,投入巨资的“救市”政策,是这种转变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