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罗涟浩 陈海波 吴红波)对620亩集体茶园进行改造,同时在茶园边开设“农家乐”旅游休闲点,通过一三产联动,江北慈城镇三勤村每年增加40万元的收入,摘掉了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帽子。据统计,去年该区村级集体经济可用资金总量达到1.77亿元,村均超过了150万元,在全省位列前茅。
据测算,目前江北区各村要较好维持村级运作,解决村民基本福利,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村集体每年需要投入30万元资金。但是,该区村集体经济东西部差异很大,2005年,东部实力雄厚的村年收入超过700万元,而西部仍有19个村年收入在30万元以下,低的村不足两万元,靠政府“救济”勉强维持。如何为村集体培植新的财源?该区调动政府和社会力量,为村集体经济“输血”,同时不断为村集体置办“家产”,形成资产性、资源性收入齐驱并进的良好态势。
资产性收入是村集体经济的支柱。江北区以都市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为依托,通过闲杂地整理,废旧小厂房、礼堂、学校改造,建造标准厂房和商业设施,吸引企业落户。该区规定,经济薄弱村利用闲置土地搞项目开发,区财政给予20%的补助,并对银行贷款进行贴息。最近两年,19个薄弱村已建、在建标准厂房面积4万多平方米,光这一项的租金收入就有300多万元,11个村因此脱贫。目前,该区产权属村集体的厂房和三产用房已超过100万平方米,租金收入已占村可用资金的70%左右。
通过山水开发等手段产生的效益是该区村集体经济资源性收入的主要来源。毛岙村通过与一家生物工程公司合作,把800多亩薪炭林改造成红豆杉林,产品全部由企业收购,集体经济因此告别了捉襟见肘的日子。
手头有了钱,村干部们干事的底气就足了很多。去年,各村在村庄整治中耗资近1000万元,现已建成环境整治合格村近百个。该区已经基本实现村落文化宫和农村放心店的全覆盖,公路、供电、广播电视、网络等通村率均已达到100%。
为达到集体经济保值增值并使农民得益的目的,该区大力推行集体经济的股份合作制改革。目前,全区完成这项改革的村达到57个,集体资产总额14亿元。去年,该区5万农民分得近亿元的红利, 在上年基础上翻了一番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