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宁波援建青川工作:苦、难、险、累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9-01-11 09:09:04

援建人员在瓦砾乡指导灾民重建农房。(胡建华 摄)

  本报记者 郭 靖 通讯员 孙文涛

  谈到宁波援建干部在青川的生活和工作,援建指挥部指挥长史济权概括为4个字:苦、难、险、累。

  这些天,在青川采访,我们所见所闻,为这4个字作了最好的注释。

  去年8月,乡政府雇车把宁波援建指挥部瓦砾分部的李恒贤、王闰清、杨宏财和艾金珠从广元接到了柴王村。

  刚来的时候,没水喝、没地方洗澡、没厕所,李恒贤他们遇到的问题,也是村民最企盼解决的问题。“我们花了一周时间,先给村里接上自来水,后来又建了太阳能公共浴室和冲水厕所。”李恒贤说,这两座厕所花了7万元,是整个青川最早竣工的援建项目,也是青川最好的公厕。

  在青川工作,危险时时伴随着援建者,尤其是在山路上行车。这儿的山路很窄,两车狭路相逢,其中一辆常要倒退很远找地方避让。如果开得快,避不及,很容易撞到、擦到。

  年初,指挥部的徐悦诚乘皮卡车到广元检测建材,雪后的山路结冰打滑,20米内刹不住车,一路上出了4次车祸。“指挥部的同志每天出去,我都提心吊胆。”史济权说,“他们的家属来探亲,这些情况我都不敢说。即便如此,家属们也都放心不下,走的时候没有不哭的。”还有些危险是想不到的。卢大庆在茶坝村村民家商量拆迁的事,被那家的狗狠狠咬了一口。

  青川到处是山,一个乡到另一个乡,一个村到另一个村,要走很远的路。

  在茶坝结束采访离开时,已近下午2时,出门碰上刚赶回来的宁波卫生援建队队员陈诚和叶建杰。那天,他俩到乡里的4个村去发预防小儿麻痹的糖丸,从上午8时多出发后就一直在走路。

  “寺坝村有户人家住得远,为了这一户我们就走了1个小时。”满头大汗的陈诚说,“我们走得急,没带干粮,饿坏了。”

  “史克清刚来青川不久,宁波那头女儿动手术,那天我听到他一直在打电话,断断续续打了好几个钟头。”住在史克清隔壁板房的陈杰说,“我老婆很支持我,我妈和小孩动手术,她不让我回去,怕影响我的工作。”

  茶坝分部的叶华也有同样的经历。去年11月14日,他女儿脚板骨折,家人怕分他的心,一直瞒着他,后来还是无意中从一位认识的宁波医疗援建队员那儿知道的。

  即使回宁波休假,援建者也闲不下。陈杰回去一周,只有一天在家里,其他时间都在跑各个部门协调援建资金的事。

  孙建平回余姚,听说余姚实验学校有师生捐的60万元帮困资金,便主动上门牵线,把这笔钱资助了青川黄坪中心小学,其中20万元买教学设备,40万元设立了助学基金。

  对援建者来说,条件艰苦没什么,最难熬的还是精神的寂寞。

  这里,没有日历,只有手表。许多人已搞不清哪天是星期天,哪天是工作日。

  这里,没有娱乐,只有工作。“我们没别的好干,只好干工作了。”副指挥长王梁慧开玩笑说。

  援建者的日子过得很清苦,但内心很充实,因为他们看到,灾区群众的日子比他们更苦;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每天都在为灾区群众做着实实在在的事情。

【编辑:沈媛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