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为经典歌曲创造新的生命力--歌手盛燕访谈
稿源: 宁波晚报  | 2009-01-22 12:30:08

  

  人物名片:盛燕,上海影乐轻音乐团青年歌手。自2005年5月至今,先后在国内外多个城市举办了近100场的“邓丽君经典歌曲”个人演唱会,其歌声以酷似邓丽君而著称。  

  1月20日和23日,盛燕在宁波大剧院举行“邓丽君经典歌曲”个人演唱会。记者对她进行了专访。

  本报记者 陈晓旻

  记者:自2005年5月至今,你先后在国内外举办了近100场的“邓丽君经典歌曲”个人演唱会,每到一地,总是创造票房奇迹。你已经第三次到宁波大剧院演出,每次也都是座无虚席。第一场演唱会的情形是怎样的呢?当时想过会这么“火爆”吗?

  盛燕:在开个人演唱会之前,我们整个乐团为此准备了两三年,当然充满期待,但是真没有想到从第一场开始就一直这么“火爆”,而且越来越受欢迎。演出前,上海资深的音乐人在排练场听我唱,他们一直闭着眼睛听,第一首歌结束,没有任何评价,这让我心里很是忐忑。然而听我唱了好几首之后,他们异口同声地说:非常好!一致认为我的声线条件跟邓丽君非常相似,加上我好几年潜心钻研她的吐字发音、气息转换等,还有整个乐队的默契配合都很到位,专家高度的评价让我增加了信心。但毕竟是第一次个人专场,心理压力比较大,我记得当时自己三天没有睡好觉。因为紧张,出场后的第一首歌《爱像一首歌》还多唱了一段词,幸好乐队的老师也很配合,现场观众都没有发现。

  记得第一次开演唱会是2005年5月20日在上海美琪大剧院举行的,为了纪念邓丽君逝世10周年。临到演出前,有个生动的小插曲。2005年4月份正好台湾的连战来访,美琪大剧院连着20天都是台湾艺术代表团的演出,都是些台湾的大牌明星,其中最后6天就是“小邓丽君”和张帝的演唱会。很多其他的模仿秀纷纷停演和改期,当时我心里确实挺紧张的,但是去听了台湾来的“小邓丽君”的演出,我反而更自信了。于是乐队直接在美琪大剧院门口挂上了邓丽君的海报来吸引观众,果然座无虚席。让我感动的是,我一开唱,台下就开始掌声响起来了!最后结束后谢幕了好几次,观众们还是一直不肯离开。真的,第一次的成功最令人难忘!

  记者:还记得第一次听邓丽君的歌的感受吗?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走上歌唱道路的呢?

  盛燕:第一次听到她的歌是在我很小的时候,是从家里的四喇叭录音机里听到的。只记得当时听得发呆:天啊!居然还有这么好听的歌?其实那时我父母亲更加喜欢她的歌声。后来特别想要了解这个叫邓丽君的人到底是怎样的?家里人还全力以赴地忙乎了好一阵子收集她的资料。

  我喜欢音乐也是受父母亲的影响。我母亲越剧唱得很好,可外公不愿她去唱越剧。小时候的我经常参加电视台组织的活动和少儿节目,像“明日之星”。那时哥哥就经常护送我去参加演出。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国唱片公司上海分公司还为我录过一盒名为《心心相映》的磁带。

  所以我上台演出非常早,十几岁就去参加一些商业演出了。一边在上海非常有名的声乐老师朱钧雄那儿接受专业指导,和周冰倩一起。但那时我们大多以模仿港台歌星为主,除了邓丽君的歌曲,像苏芮、潘美辰、辛晓琪等不同风格的歌我都能唱得像模像样。真正开始专门唱邓丽君的歌是在汪小平团长的建议和支持下,因为他觉得我唱邓丽君的歌更适合。

  记者:模仿一两首容易,但能把邓丽君的几百首歌都唱得惟妙惟肖就非常不容易了,有没有碰到困难?

  盛燕:早期学习和模仿邓丽君的人很多,也有很多人唱得非常好,但是所有的歌都要唱得惟妙惟肖确实是有难度的。幸好我的优势在于声线与她非常相似。所以我平常说话的声音也跟她比较像,有的观众朋友看了我的演出后,在网上评论我:怎么连邓丽君的说话也要模仿?其实根本没有。如果说声线是基础条件,更重要的也是最难的是要把那种感觉和味道传神地唱出来。

  另一种困难是得经常面对误会。我在各地演出,中场休息的时候,经常碰到有观众跑到后台探究是不是假唱,因为他们觉得太像了。有一次我们在西安演出,坐在后排的一些观众还煞有介事地找到我们汪团长,非常生气地对我的演唱提出质疑,还要求索赔,说“我们是花了钱来听真人演唱的,而不是被愚弄的!”可能因为距离的关系,让他们感觉我的口型和声音有时间差,更重要的是觉得模仿得太像了,让他们实在没法相信,最后还一再要求我下半场全部清唱。每次演唱会都会有观众点唱的环节,就是为了让观众一释疑问,同时也满足他们听自己最喜欢的歌曲的心愿。

  这样的误会经常产生,但反之我很欣慰,让观众以为是假唱说明自己达到“以假乱真”,也就是说明我唱得好啊。更多的当然还是感动。台下的观众们一次次的热情掌声经常感动我,很多歌我才唱几句台下就会情不自禁地跟着我一起哼唱,到了互动的环节气氛更是热烈。来听我演唱会的观众大多数已经不再年轻,但是他们的激情和投入真的跟年轻人一样。正是观众的鼓励和支持才使得我不断努力追求,越唱越完美。

  2008年5月18日,我在南京有个“邓丽君经典歌曲”个人演唱会,当时因为汶川大地震,我在现场有一个捐助的仪式,并演唱了《爱的奉献》这首歌,这是我这几年第一次在演唱会上唱其他人的歌曲,全场的观众很惊讶,然后就拼命鼓掌,很多观众说:以为你只会唱邓丽君的歌曲,没想到你还能唱这么高亢激越的歌啊!

  记者:曾经被当成“靡靡之音”的邓丽君的歌如今成为了经典。流行的东西,经过了沉淀变得更加醇美。你怎么看待流行与经典的关系呢?

  盛燕:流行的东西能够成为经典,一定是绝大部分人都喜欢的、雅俗共赏的。同时它是需要时间沉淀的。有人说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邓丽君的歌曲,这些年我在国内外演出,体会特别深。我相信经典的流行音乐一定是可以跨越时间、空间和年龄的。来看我演唱会的观众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小孩子。他们的热情就像对待一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这也是经典的魅力!

  现在也有很多人翻唱邓丽君的歌,有的用完全不同的方式来演绎,我认为那不是经典的再现,而是时尚。能够成为经典的一定是美的音乐,可以打动绝大多数人的音乐:有动人的旋律和感人的歌词。邓丽君的歌不管是作词、作曲、配器,直到现在还是非常动听、非常完美、富有生命力的。她的专辑《淡淡幽情》基本来自宋词,而其他很多歌也都是朗朗上口的好词。像天籁之音在你耳边吟唱,恰似她的温柔。邓丽君的歌曲,不管你在哪儿听都是适合的,不管你在什么时候听都可以被打动。

  记者:你对模仿是怎样看待的呢?模仿似乎意味着笼罩在别人的光环下,而艺术是需要创新和超越的。

  盛燕:对于经典的音乐,去模仿没有什么不好。邓丽君的歌如今成为了经典,可惜她早早地离开了我们,我只不过是在还原和延续这份经典而已。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每次和那么多喜欢她的歌迷一起分享她那美好的音乐、去缅怀她带给过我们的感动,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所以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我不会去在乎这是借了谁的光环,因为这也是我自己努力的结果。

  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我也很想去超越,包括我们整个乐队。但是现在我们的目标定位就是经典的再现,也就是完全正版原声CD的再现。所以我对她的音乐的处理也是尽量保持原汁原味,有时候多加一点细腻和柔美,以便更加完美。

  好的音乐是需要团体合作才能创造出来的,在这儿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整个乐队的努力。从配器开始,我们采用了国际顶级的设备,一台合成器演奏出来的效果就相当于一个百人的交响乐团。同时乐队的老师都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蜚声海内外的老前辈,他们都是幕后英雄,特别是乐队音乐总监兼指挥王根林老师,所有的乐谱都是他每首花几个小时亲自写下来。还有我们的团长和制作人汪小平对这台演唱会的精心打造、“邓丽君文教基金会”的长期支持。

  我们的最新计划是,邀请原来给邓丽君写歌的作者继续创作,然后由我来演唱。因为邓丽君的歌作词作曲基本是日本的优秀词曲家,有关的接洽工作已经在进行中,去日本的演唱会也已经在安排。我们希望通过在日本的“邓丽君经典歌曲”演唱会重新唤起他们的记忆和感动,一起合作为这份经典创造新的生命力。

  记者:你自己最喜欢哪首邓丽君的歌?为什么?

  盛燕:可以说,她的每一首歌我都喜欢。她唱每一首歌都是发自内心、带着强烈情感唱出来的。每次我也都会对着邓丽君甜美微笑的照片排练,一下子会非常投入,仿佛她就在听我唱歌,仿佛她就在注视着我,那是很神奇的感觉。

  她唱歌用的是非常独特的邓氏唱腔,但更打动人的是她歌声中的真诚和真情。我看过20世纪90年代初邓丽君在香港红碪体育馆的一场名为《十亿个掌声》的演唱会,当时主持人田文仲问她怎么会打动这么多人?邓丽君回答:我每次唱歌都是用真情,唱的都是最真实的感觉。

  因为爱所以感动。所以我也努力要把她歌中优秀的精髓延续下来,每次唱到《再见,我的爱人》等歌,我也会跟她一样泪盈满眶。

  记者:1996年,电影《甜蜜蜜》把邓丽君的歌变成一个故事讲述了出来,差不多同时她的歌又重新开始风靡。直至今日,那种怀旧的情绪越来越浓,来听你演唱会的也大多是不再年轻的一代。你怎么理解歌声中的怀旧情怀?

  盛燕: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国流行乐坛的繁盛时期,当年的流行音乐整整影响了一代人。邓丽君的歌刚进入我们的视野是在改革开放的初期。90年代后期之后的重温是对竞争日益激烈、压力较大的都市生活的一种缓释,邓丽君的温柔纯净的歌声又仿佛是一种心理抚慰。所以很多人说听她的歌,可以一下子宁静下来。

  当然对于绝大部分的歌迷来说,那是伴随他们成长的歌声,可以让他们回味无忧无虑的童年,或者是酸甜可口的青春爱恋。据说,那时的女孩谈恋爱都要问对方:你喜不喜欢听邓丽君的歌?大概就像现在的中学生问喜不喜欢听周杰伦的歌差不多吧。否则就是没有共同语言。

  能够循着老歌的声音,重温曾经的岁月,聆听光阴的故事,真的是很美好的记忆。

【编辑:沈媛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