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的寒冬中,中国发布了2008年经济运行数据。
22日上午的北京,室外气温低至零下7摄氏度,寒风袭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里,中外记者坐得满满当当、翘首以待,数据材料刚一摆出,大伙蜂拥而上。
在这寒冬中,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些数据却让人感到了丝丝暖意:
——2008年全年中国经济增长9%,增速全球“一枝独秀”;
——2008年全年中国消费保持强劲增长,增速达到近年来少有的21.6%;
——2008年12月,中国工业增速有所回升,出口陡降之势放缓,货币供应量增幅由连续下降转为强劲反弹;
——2008年12月,中国轿车销量达到64.4万辆,创近来月度新高;
——2009年1月上旬与2008年12月中旬相比,钢材价格由跌转升;
……
“这些积极的变化,很有可能就是寒冬中的丝丝暖意,很有可能就是黎明前的点点霞光,也很有可能就是燎原之火形成前的星星火种。”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语气坚定地用一连串的排比和比喻,表达了他对未来中国经济的坚定信心。
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这些积极的变化能不能持续,还要认真观察。但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下,中国经济在2008年全年能够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岁末年初能够出现一些积极向好的迹象,非同寻常,鼓舞人心。
正如马建堂所言,中央及时、有力地采取了一揽子宏观调控政策。这其中有扩大需求、增加投资的十条措施,有调整结构、振兴产业的十个规划,还有为经济长期发展打基础的十几个科技创新专项。随着这些政策的逐步落实到位,中国经济一定会走出目前的困难。
危机时刻,信心更显重要。对于中国经济的信心来自一些最基本的判断: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总体格局没有变,基本条件没有变,深层次因素没有变。
困难阶段,正是结构调整的好时机。在外部市场环境剧变的压力和政府政策引导下,中国经济长期面临的产能过剩、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等瓶颈有望得到新突破。
不过,丝丝暖意能否最终驱散寒冷,如何把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好迹象保持下去并不断发展至关重要。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加深,2009年将是中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形势最困难的一年,对此,还是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进行十足的努力。
发布会进入记者提问阶段,面对中国经济未来走势如何、“保增长”压力是不是进一步加大、消费能否持续高增长等的发问,马建堂引用翔实的数据、政策和历史背景一一作答。他甚至举起了自己手中的一张图表,告诉大家出口陡然下降的曲线已经趋缓,此时相机的快门声此起彼伏。
信心、较快增长、积极变化、初步遏制、能够持续下去等词汇和语句,频频出现在他的回答中,成为整场发布会的关键词。
中午12时,主持人宣布已经延时的发布会结束。马建堂还没有来得及走下发布台,就被大约20名记者团团围住继续追问。他一边回答着问题,一边走出发布厅。人声嘈杂,但“我对今年中国经济发展有信心”的回答是那样清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