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23日电题:2008年我国石油消费先热后冷全年仍保持较快增长
新华社记者安蓓、张艺
石油作为基础能源产品,生产行业的上游,其产销及进出口变化,与经济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2008年,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影响,我国石油消费也出现了“先热后冷”的变化。综合全年看,我国石油消费仍保持较快增速,特别在成品油进口量上增长明显。2009年我国石油消费量预计将继续增长,但增幅有望放缓。
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的统计,2008年我国原油表观消费量为3.65亿吨,同比增长5.8%。与2007年7.3%的增幅相比放缓1.5个百分点。我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2.15亿吨,同比增长11.9%,比2007年6.9%的增幅则加快了5个百分点。
表观消费量是净进口量和产量的总和。在不考虑库存的情况下,理论上可以反映社会需求量。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信息与市场部副主任祝昉说,去年我国原油消费增幅放缓下,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仍加速增长,主要由于二、三季度成品油进口量大幅增长。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统计显示,2008年我国包括汽油、柴油和煤油在内的成品油进口量为1471万吨,同比大增107.4%。其中,汽油进口199万吨,比上年增长近7倍;柴油进口625万吨,比上年增长近2倍;煤油进口也同比增长了23.5%,达648万吨。
祝昉分析说,2008年上半年,国际油价大幅上涨,同期国内成品油价格控制在相对较低的水平。炼油行业亏损下,地方炼油企业纷纷停产或限产,国内成品油供应出现紧张。涨价预期下囤积现象严重,进一步加大油品市场的供应紧张程度。为满足国内需求,我国加大进口以弥补国内供应缺口。
祝昉指出,成品油进口量加大的同时,国内炼油能力却因亏损并未得到释放,因此去年上半年我国实际原油加工量反而出现增幅放缓的迹象。
我国于去年6月上调成品油价格,此后国内成品油供应紧张逐渐缓解。特别是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国际油价大幅下跌,我国炼油亏损局面出现逆转。与此同时,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实体经济,国内经济运行速度减缓,并对成品油消费产生抑制作用。国内成品油市场由“热”转“冷”,出现低需求、高库存的现象。统计显示,2008年第四季度我国原油加工量为8412万吨,季度环比下降4.8%。
在石油需求先热后冷的变化下,去年我国原油加工量总体增幅放缓。统计显示,2008年我国加工原油3.42亿吨,同比增长3.7%,增幅比2007年下降约2.7个百分点。由汽油、柴油、煤油三种油品构成的成品油产量为2.08亿吨,同比增长6.9%,比2007年放缓0.3个百分点。
2008年我国原油产量实现较快增长。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供的数字,我国生产原油近1.9亿吨,同比增长2.3%,为近三年来的最高增幅。同期我国进口原油1.79亿吨,比上年增长9.6%。原油对外依存度上升1.79个百分点,达到48%。考虑到成品油大量进口的因素,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接近51%。
作为原油加工的另一个主要产品,乙烯是制造塑料和各种合成材料的重要原料。其消费量的变化受制造业景气影响较大。2008年,我国乙烯产量同比下降2.1%,为1026万吨。乙烯表观消费量为1096万吨,比2007年仅略微上升0.2%。
祝昉预计,2009年我国成品油消费将继续增长,但增幅不会很快。他分析说,国家出台一系列拉动内需的政策,特别是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出台将对成品油需求产生刺激作用。我国今年开始实施完善后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国内成品油价格随国际油价走低下调,成品油消费成本减轻有利于促进消费。但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预计全年成品油消费增幅不会太大,特别是主要用于长途运输的柴油需求,由于其消费与经济运行景气密切相关,预计增幅将有所放缓。
中石油有关研究部门预测,2009年我国原油消费量约为3.79亿吨,汽油、柴油和煤油消费量分别为6440万吨、1.44亿吨和1310万吨,增幅与2008年相比均有所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