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五项重点抓实 09宁波教育向由大到强转变
稿源: 东南商报  | 2009-01-24 08:42:10

  1月21日,宁波二中改扩建工程奠基动工典礼在月湖竹洲岛举行。工程计划投资8000万元,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预计在今年7月竣工,9月1日开学时投入使用。该工程地处美丽的月湖景区,设计和施工单位将以“庭院式、开放式、景点式”为目标,与周边的景观相协调。据介绍,今年我市还将积极推进宁波工程学院二期、外事学校、宁波三中、兴港职高迁建等工程。苏善生 潘旭红

  2008年

  宁波教育盘点

  2008年,宁波教育亮点纷呈,成绩喜人,主要表现在推进教育均衡、保障教育公平上取得了新进展;在提高服务能力、增强对经济社会及人民群众贡献上取得了新突破;在提升教育水平、加强内涵建设上取得了新业绩;在扩大对外开放、加强教育合作交流上取得了新促进。2008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2345所,在校学生(幼儿)138.4万人;学前三年幼儿纯入园率98.5%,毛入园率达到151.7%;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保持在100%和99%以上,在校生71万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24.2万人;“初升高”比例达到98.66%;职普招生比继续保持在1:1左右;高考录取率达到84.58%,比省平均水平高9.51个百分点;在甬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生13.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成人教育全年完成各级各类教育培训280万余人次,较上年增长100万人次。

  2009年

  宁波教育目标

  至年底,义务教育段入学率和巩固率继续分别保持在100%和99%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的比例保持在97%以上,职普招生比继续持平;幼儿教育纯入园率达到97.5%以上;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9%;推进社区教育,积极开展多种类型的社会培训。

  本报讯(苏善生 王科)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宁波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一年,也是宁波教育携手经济社会共同应对严峻挑战的一年。记者从1月19日召开的宁波市2009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宁波教育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全市人民“学有优教”为目标,突出改革、服务、内涵、和谐四大元素,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发展需要的教育。具体而言,就是围绕一条主线,抓住一个主题,突出五项重点,办好六件实事。努力实现宁波教育由大到强的转变。

  ■一条主线

  一条主线即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线,切实推进教育和谐发展。2009年3月至8月,全市教育系统特别是机关和高校将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强化科学发展观教育、新课改新理念教育、先进典型教育和新修订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着力解决教育理念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牢固树立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理念;着力解决教育公平、均衡、素质、质量、协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推进各级各类教育的科学和谐发展;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扶正驱邪,树立党员干部为民、务实、高效、清廉的新形象。

  今年我市将重点关注农村,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水平。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农村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标准分别从400元、600元提高到450元、650元;结合中小学布局调整,稳妥推进农村小规模学校撤并和破旧校舍改造工作,努力提高校舍质量;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师生宿舍改造、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等新四项工程;继续实施万校标准化工程,力争全市82%以上的学校通过标准化验收;推广宁海、江东等地的经验,鼓励县(市、区)实行集团化办学或城乡教育共同体办学,深入探索“城校带农校”、“强校帮弱校”等办学模式。加强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库建设,扩大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网络覆盖面,努力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二是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贯彻落实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领雁工程”精神和要求,全面推进宁波市农村中小学“百千万”师训工程;加强教师编制管理,根据浙江省最新确定的编制标准,用足用好编制,完善编外教师管理办法;逐步提高农村教师的经济待遇,推动县(市、区)确立城乡统一的教师津补贴和奖金发放标准,并对山区、海岛、边远地区、市级经济欠发达镇乡教师,给予较高额度的特殊补贴。三是加强农村社区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以推进农村社区教育为重点,评选第二批宁波市社区教育示范乡镇(街道),争创省、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和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积极开发农村成人培训项目;认真做好省六项行动计划中的农村劳动预备教育工作。

  ■一个主题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今年我市将围绕这一主题,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1.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充分发挥德育课程主渠道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以建国60周年、五四运动90周年、澳门回归10周年等重大节庆为契机,深入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践活动;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本,积极推进我市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教辅课程建设、实验基地建设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建设;以班主任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为主要对象,加强德育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提高教育实效;以学校教育为主导,重视家庭、社会的教育,努力构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一体的和谐教育体系。

  2.推进课程改革。当前,我市基础教育正面临课改后首次高考的“迎检”阶段,职教和高教的课程改革与专业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今年我市将加强对新课改高考方案的宣传,做好分类测试、分层选拔,确保新高考方案顺利实施;深入推进中职教育课程改革,完善市级课改方案,评选优秀校本课程;推进宁波高教教学改革试验区建设,积极探索以加强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联动为途径,以创新人才培养培训模式为突破口,以创新政府管理体制机制为保障,整合各类型各层次建设平台,形成合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减轻中小学生负担。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确保开足开齐课程,严肃责处违规组织教学的行为,制止和纠正各种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违规行为,全市推出“轻负担、高质量”实验样板学校25所。继续扩大和规范重点高中自主选拔录取改革和特色高中单独招生考试改革,规范跨区域招生行为。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健全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普通中小学学籍电子化管理。推进“宁波市中小学生健康促进三年行动计划”;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体育艺术活动;加强中小学体育艺术骨干教师培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进一步建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及公告制度,完善并实施体育中考工作。

  ■五大重点

  经过前一轮的发展,宁波教育已基本实现了“夯实基础,做大规模”的目标。今年我市将突出五大重点,努力实现宁波教育由大到强的转变。

  1.贯彻落实我市促进教育发展的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一号工程”,相继召开了全市科教大会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学前教育工作会议及全市深化服务型教育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教育发展的法规和政策。今年各地将全面总结梳理近年来确定的各项教育政策的落实情况,进一步查漏补缺,强化督查。在此基础上,着重做好全市深化服务型教育体系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的落实工作,抓紧制订有关配套文件,努力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

  2.维护安全稳定,积极创建和谐校园。今年是全国学校安全年,我市将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全面及时排查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切实维护全体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校园的和谐稳定。建立健全安全稳定责任追究、考核奖惩、部门联动、信息上报、排查分析和应急处理机制;完善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做好日常检查、定期排查、集中整治及相关基础资料的搜集、整理、归档工作;完善“平安校园”工作机制,在幼儿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中实施平安校园创建工作,使平安校园创建率达到60%以上;开展各种形式的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活动,将学生安全教育落实到中招综合素质评价中,落实到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基地活动中,落实到学生参加学校应急演练中,95%以上学校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并举行演练,着力提高学生的自救、互救能力,努力减少在校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

  积极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稳妥处理好后勤服务、网络安全等可能影响高校内部稳定的突出问题;建立和完善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工作预案,健全心理健康工作网络,落实重点人群心理干预措施;不断改善教师工作条件,积极搭建学生服务平台;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学校周边治安、交通和经营秩序的管理,为学校的和谐稳定提供根本保障。

  3.着力抓好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工程是实现“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我市将继续坚持师德与师能并重,引进与培养并举,努力实现“两提高、一优化”,即提高教师素质与待遇,优化教师结构。积极打造人才高地,深入实施“甬江学者计划”,完成第一批甬江学者聘任工作,启动第二批甬江学者评选;加大人才的柔性引进力度,扩大高校覆盖面,适时推出若干甬江讲座学者岗位,引进一流学者为我市服务。启动高校创新团队建设,高职院校以教学创新团队为主,本科院校以科研创新团队为主,大力培育创新团队,提升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与科技创新水平。

  4.深化体制改革,扩大教育开放。今年我市将进一步完善办学体制,改进督导评估制度,推进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内外高层次大学、研究机构、培训机构的合作。进一步拓展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国(境)外高端培训机构,鼓励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紧密且人才紧缺的国际经贸、现代物流、动漫设计、会展管理等专业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启动科技创业创新孵化平台建设,积极引进国(境)内外著名科研机构、大学的科技项目以及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园区。制定《宁波市高端培训业行动计划》,力争2009年依托高校引进5家高端培养培训机构。

  5.加强党建工作,为教育发展提供政治保障。认真贯彻“十一五”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划和“2008~2012年大规模干部培训规划”,积极实施宁波教育管理名家培养计划,通过培训全面提高中小学校长的能力素质。改进直属学校校长任期目标管理办法,完善考核机制与考核办法。进一步推进“阳光招生”,严格高中招生“三限”政策;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行为,研究制定幼儿教育收费政策。

  ■六件实事

  今年我市将重点办好六件教育实事,进一步推进教育惠民工程。

  1.完善帮困助学体系。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费工作,强化政府责任;在继续落实原有助学政策的基础上,做好调查研究,努力完善中职学校学生的奖助学金制度,对持有《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和《社会扶助证》的家庭,其子女就读中职的免学费。

  2.加大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服务和管理力度。实施好“五项行动计划”,继续加大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服务和管理力度,努力让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都能“读上书、读好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义务教育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符合条件的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达到66%。

  3.加快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新(改)建30所乡镇(街道)公办幼儿园,市级培训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1000名,省级以上幼儿园幼儿覆盖比例达到75%以上。

  4.推进学校基本建设工程。积极推进宁波工程学院二期建设,外事学校、宁波三中、兴港职高迁建及宁波二中扩建等工程,促进校际基本条件均衡。

  5.加强教育服务品牌建设。以“甬城教育名家讲坛”、“教育名家进社区”、“专家教授进企业”为基点,服务学生服务社会。

  6.建设服务型机关。把提升教育服务能力、保持教育持续协调发展为首要任务,把改善民生保持社会稳定作为重中之重,把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作为关键抓手,把为基层解困作为当务之急,全面实施学习型机关建设,有效解决当前机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保增长促发展凝聚力量、形成合力,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沈媛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