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顽乖乖过,廿九夜给侬吃祭灶果,脚骨健健过,日里长夜会大。”祭灶果,是以前许多宁波人家每年农历十二月廿三夜祭灶用的祭品,孝敬灶君菩萨,也称“送灶神”,亦称“过小年”,所以连回了娘家的媳妇也要回来。每到祭灶临近,做长辈的忘不了送一包祭灶果给小辈吃。
宁波孩子小时候,到了农历腊月,多么向往吃甜甜蜜蜜的“祭灶果”。祭灶时,小孩不可七嘴八舌、胡言乱语,要说吉利的话。小孩子盼呀盼,总算盼到祭灶那天,母亲神秘兮兮买来一张灶君像,粘在灶梁烟囱边,拆开用厚粗草纸包的“虎头包”,告诉我们这叫红球、白球、麻球(也称麻灶)、油果、脚骨糖、寸金糖等。母亲分装四盆,放在灶梁上,全家上下恭恭敬敬地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年年有余,小顽脚骨健健过……
小孩子等得不耐烦了,问母亲:“阿拉啥时可以吃?”母亲连忙说:“小顽要乖,不要乱话‘三千’。”已经等不及的小孩子,往往会跑到隔壁婆婆家里讨祭灶果吃,婆婆会笑眯眯地跨进厨房,拿出祭灶果来给嘴馋的孩子吃。
如今,各种副食品已不再匮乏,孩子们对各类祭灶果的兴趣已大不如从前了。
其实,祭灶果里寄予着无限的希望——顺顺利利,年年有余,憧憬着美好的明天,还有“脚骨健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