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在云城村采访。
本报讯 昨天,本报值班手机收到一条令人咋舌的报料短信:“我是一个摩托车失窃受害者,村里盗窃摩托车非常猖狂,车被偷后竟要自己掏出1200元钱赎回来,真可算是天底下最大的怪事了!”发短信者是慈溪市周巷云城村谢家弄一名姓谢的村民,他觉得自己要是花这笔“冤枉钱”赎车,等于成了犯罪分子的帮凶,助长了他们盗窃的气焰。谢师傅希望媒体能对此事进行报道,扼制愈演愈烈的犯罪行为。
缘起
凭什么要花钱赎车
谢师傅告诉记者,去年11月28日下午1点半左右,他的摩托车在家中小院被偷。当天中午,他锁好摩托车回屋里休息,片刻出来,车就不见了。买一辆新摩托车得花1万多元,谢师傅的几个好友觉得这样丢了太可惜,建议他按照当地的“老规矩”去打听打听。几经周折,有人竟出价1200元让他“买”车。“凭什么花钱买自己的车,我宁可不要!”本来就心中窝火的谢师傅断然拒绝了对方的要求,并向当地警方报案。案件没破获,但代步工具没了,出门很不方便,因为怕被偷还不敢买新车,谢师傅一说起这事就来气。他说,村里有不少朋友的摩托车、电动车被偷,有的花钱赎回来了,有的则和他一样,咽不下这口气,只能辛苦自己。
走访
小偷生财有道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谢师傅所住的云城村,村里稍显冷清,行至老周塘路一家电器维修铺前,几个村民正在店门口聊天,记者便向他们核实有关情况。
“我的车去年10月份被偷,就是花钱赎回来的。”修理铺里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指着停在门口的一辆摩托车,愤愤地说。因为他的车子稍旧,跟对方讨价还价后,最终花了1200元买了回来。“如果摩托车档次高一些,新一点,不花3000元恐怕搞不定,价钱一般根据供求关系和失窃者的心态来定。”这名村民还说,有些村民嫌出1000元赎车太贵,索性不要了,结果对方以500元的“折扣价”将车送了过来。
“这些贼胆子可大啦,花不了一分钟就能把一辆摩托车偷走,手法相当娴熟,谁家要是添了新车准被贼盯上。”见记者采访,很快围过来20多名村民,他们纷纷向记者诉苦:“这一条街上,村民家有摩托车的,你们随便去问问,10户里面至少五六户有被盗的经历,有的是赎回车子后,第二次又被盗,再去赎回,折腾过好多次!”看到记者将信将疑,一名村民还与记者打起赌来:“现在小偷回家过年了,过了春节,你买一辆新车放到我们村里,我敢保证,马上会被偷!”村民们说,那些小偷十分猖狂,大白天也敢在大街上行窃。
谢师傅叹息道:“偷我们的车子再卖给我们,这已经成了他们的生财之道。”
怪事
村里“公开的秘密”
据记者了解,摩托车是云城村村民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几乎家家都有。而让记者惊讶的是,村民家一旦摩托车被盗,第一时间想到的往往不是向警方报案,而是想方设法与犯罪嫌疑人接上头,这样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赎回自己的车子。这样的做法在云城村竟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
有村民告诉记者,哪家的摩托车、电动车被偷后,只要到村阅览室边上一个开小店的女人处去“登记”,把摩托车被盗的时间、地点、车牌号码留下,就会有人主动上门来商量赎回的价格、地点。“我们村里人都叫她董事长,小偷公司的董事长,一般到她那里登记后,车子很快就会有着落。”
村民们说,这名“董事长”被警方“请”进去好几次,但没多久就被放出来了,村民们丢车后没办法,还是去她那里“登记”。
记者询问,为何不将卖赃车的抓起来,一名和小偷直接打过交道的村民说,在“董事长”那边进行了登记,前来谈赎回价钱的一般不会是小偷本人,而最后“送”车过来的又是其他人,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也不能拿他们怎么样。
疑问
车子失窃为何不报警
“一开始,村民们车辆被盗后也是选择报警,但报了警一般很难在短时间查到车,而且只要报了警,即便到‘董事长’那边进行登记,这车也就‘永远消失’了,就是花再多的钱都赎不回来。”一村民说。久而久之,村民们对摩托车遭窃事件已经习以为常,心中虽然对小偷恨之入骨,却也只能按照“潜规则”办事,以减少眼前的损失:因为摩托车总是要用的,而买了新车可能照样“贡献”给小偷。
“很多人花钱赎车,说到底,还是本地村民对这些外来的小偷心存惧怕!”一名身着棕色皮夹克的中年男子凑过来,向记者说了一件事。就在春节前几天,他在家门口发现一名小偷要将一辆摩托车推走,在光天化日之下竟然行窃,他实在看不过去,就上前说了几句,小偷因此没有得逞。没想到此举竟然惹火了这帮窃贼。不一会,小偷带着7名男子径直来到他家,一伙人围着他,二话不说就打了他一记耳光,威胁他“要长点记性”。几名目击者说,像这样因阻止小偷而被打的村民不止一两个。类似的事情发生多了,村民们更不愿意与小偷发生正面冲突,即便有小偷被警方抓住,也鲜有人出来指认,大家都怕被小偷报复。
说法
村主任心中有本账
云城村由7个自然村组成,本地居民有5400多人,而外来人口登记注册的就有7000多人。昨天下午3点,记者来到云城村村委会,办公楼大门关着。在村警务室值班的工作人员帮记者联系上了村里主管治安的村委会主任熊国权,熊主任了解记者来意后,承认村里有上述怪现象,并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
熊主任告诉记者,前些年,村里摩托车、电动车被盗后,小偷就将赃车低价卖给本地居民和外来人员,针对这一现象,警方和村巡防队加强了路查,一旦发现骑赃车上路者就从严处罚,逐渐本地居民和外来人员就很少去买赃车了,小偷销赃渠道明显减少。谁知此后他们把销赃目标对准了失主,让失主花钱赎回车辆。失主们出于减少损失或者花钱买平安的心理,主动或被动地出钱赎回自己被盗的车辆。
“也许正是失主们的这种妥协,助长了小偷盗车的气焰,尤其是在去年夏天,村里被盗的摩托车、电动车数量激增,最多一天,仅报案的就有7起。”熊主任对此现象深恶痛绝,他说,去年村里也出台了措施,村巡防队员如果抓住一个偷车贼,就奖励1000元,镇里和镇派出所另有奖励。就这样,去年下半年,仅村里就抓住了11名偷车贼,这些人都被警方治安拘留过。
熊主任还说,当地派出所很想严惩这些小偷,但每次小偷被抓,只承认现场被抓的犯罪事实,对其他盗窃案件一概不承认,而此事亟需村民们出来作证,但此时几乎没有一个村民愿意站出来,警方对小偷也只能进行治安处罚。小偷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出来后贼性不改。
对于村民反映强烈的类似“董事长”这样的“中间人”,熊主任表示,他听村民多次说起过,警方对此也多次展开调查,关键还是缺乏相关受害人的举证。
“一边是车辆被盗后要花钱去赎回,一边是抓到小偷后没人愿意出来举证,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打击难度。”熊主任最后无奈地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