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在海曙区已成历史
稿源: 宁波晚报  | 2009-02-06 13:14:30

  本报讯 从今春新学期开始,海曙区凡符合相关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将全部由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接纳。记者了解到,在海曙区,民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已成历史,所有外来学生今后都将享受同城待遇,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实行免费就读。此举开了全省先河。

  截至去年6月底,海曙区共有公办初中8所,公办小学19所,共有中小学生31522名。流动人口子女在该区接受义务教育人数达10776名,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的7756人,在4所民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就读的3020人。

  据了解,去年海曙区政府出台意见提出,在海曙区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完全纳入公办范畴,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全部在公办学校就读。去年以来,海曙区就相继停办了蓝天学校、白云学校、阳光学校、望春学校等4所民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将公办西郊学校(原西郊乡中心学校)作为接纳这4所民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学生的学校。据初步估算,这4所民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停办后,区财政将多支出600万元。

  从第一家“非法办学”到取消“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名称,再到停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改为全部由公办学校接纳,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率先在海曙区完成了这样的“历史三部曲”,整个过程历经10余年。

  1996年4月,海曙区周家边城乡接合部出现了一家“外来民工子弟学校”。一个叫刘江波的外来打工者,在一个仅有10平方米左右的废弃猪圈内办起了一家以他名字命名的“江波小学”。这所宁波有史以来的第一家“民工子弟学校”,虽然为民工子弟解决了读书问题,但因未经教育部门批准,被指为“非法办学”。本报于当年5月3日以《我要读书——甬城出现一家外来民工自办学校》为题在头版头条作了专题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2年9月,“江波小学”并到了崭新的翠柏小学分部,“打工仔”刘老师继续任教。

  2004年8月底,海曙区在全市率先取消“外来民工子弟学校”的名称,海曙区粮丰外来民工子弟学校更名为白云学校,黄家湾民工子弟学校更名为蓝天学校,望春外来民工子弟学校更名为望春学校,白云民工子弟初级中学更名为白云初级中学。同时,学校告别陋室,分别搬到崭新的南苑小学、信谊小学和望春小学腾出的校舍内,3000多名外来孩子进入到标准化的校园读书。去年,海曙区相继停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今春开学,外来学生全部由公办学校接纳。至此,民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在海曙区已成历史。

  (记者 郑仲晔 龚国荣 通讯员 郑亮)

  相关链接

  ■凡是取得海曙区暂住证并居住一年以上的、与用工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或领取了工商营业执照的、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子女随法定监护人而来的,其子弟将全部由公办学校接纳。

  ■海曙区还专门规定,民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师原聘用合同自行终止,持教师资格证的教师择优聘用(试用期一年),同时制定相关政策保障他们在资格认定、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与现有公办学校教师一视同仁。而对于那些不持教师资格证、学历不达标的教师,原则上不再聘用。

【编辑:周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