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为奥运做了哪些贡献?"北大前任校长许智宏院士去年底来到南京外国语学校和学生对话,王晨舟同学大胆提问。没想到,对话不到5分钟后,王晨舟就被点名"带走",直接录取,无需参加北大的保送生笔试和面试。和他一样,男生李凡,女生李筠洁、季婧也直接被北大录取。据了解,新学期刚开始,南京外国语学校继76人被国外名校选拔录取以外,又先后收到26所国内名校保送165人的好消息。(《现代快报》2月6日)
如果新闻属实,那么这样的录取方式,似乎可以说成是某种"佳话",和当年钱钟书先生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一样,为"不拘一格录人才"增添了一个鲜活的事例,而且还颇为契合某些人所片面理解的"自主招生"、"自主办学权"的理念。
然而,这样的录取方式靠得住吗?当年的钱钟书破格录取,也是费了一些周折,最后的录取也是有过一个"力排众议"的过程。而如今,似乎连"力排众议"的论证程序都没有了,我们丝毫不担心这几个学生的综合实力,从新闻中来看,他们似乎都是保送生,而且其中不乏各种竞赛的"状元",我们也丝毫不怀疑许校长和他的团队发现人才的眼光,但这种聊天录取的方式与保送生笔试和面试的程序比起来,哪个更公平公正、哪个更靠得住,不是一目了然吗?既然保送生的笔试和面试是北大所规定的,北大也没有出台过校长通过聊天就可以录取保送生的规定,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遵守规则呢?更何况,如果这几人实力足够好,又何必给予他们不参加笔试和面试的特权呢?要知道,不是所有的保送生都是值得保送的(这里且不说保送制度是否应该取消),媒体也披露过一些保送生是某些领导的子女,笔试和面试可以起一个把关的作用,这个程序显然是不应该缺失的。
无论聊天方式能否录取到真正的人才,这种方式终究还是靠不住的。08年奥运会上,中国女子举重队在某些级别上的实力高出别国一大截,但这是否意味着裁判可以无视规则,判定中国选手不用参加比赛直接夺冠呢?同理,"自主招生"、"自主办学权"也并不意味着毫无规则可言,也并不意味着可以背离程序,让招生程序变成一张废纸,教育公平的要义之一是竞争机会公平均等,而保证这一点,则必须建立在程序公正公平公开的基础上,但这种聊天录取的方式是打破了这种基础,对于许智宏院士的人品,笔者自然是十分钦佩而不太担心,但问题在于,即便是德高望重的人,在行使权力的时候,也应该受到有效监督,更何况,腐败的大学校长从来就曾消失过。聊天录取方式不仅仅只是一个难以做到全面考察以及存在和个人喜欢有关的不确定性的问题,更让我们有理由担心的是:这种非正规程序有可能引发教育腐败、黑幕交易以及滋生各种见不得人的"潜规则"。
当前中国大学的的录取方式,存在着某些弊端,确实需要改革,但无论怎么改,也不应该突破遵守正常程序的底线,我们不能因为求才心切而去破坏公平,否则难以服众。尽管人才难求,应试教育让人生厌,大学教育改革也势在必行,但我们仍然应该对程序公平公正公开"心向往之",而不是对有可能突破公平公正公开的所谓"佳话"津津乐道乃至竖起大拇指。只有保证公平公正公开,才可能让更多的人才不至于被埋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