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宁波建成1172个避灾场所可容纳35.4万灾民
稿源: 东南商报  | 2009-02-07 08:16:24

  曾在抗击“卡努”台风中发挥过作用

位于海曙区的三市养怡院避灾中心。记者 王鹏 摄

  我市已建成避灾场所1172个,可容纳灾民35.4万人。这一举措让民政部领导大加赞赏。昨天,2009年全国减灾救灾工作会议在甬召开,民政部副部长罗平飞在会议上说:“宁波市在救灾减灾工作中致力创新的精神值得肯定,勇于实践值得学习,取得的宝贵经验值得推广。”

  据了解,我市从2006年至今,已建成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避灾场所1172个,总面积136.68万平方米,可容纳灾民35.4万人,累计投入避灾工程建设资金611.3万元。

  避灾工程是指灾害来临时为群众提供避护和予以基本生活保障的场所。避灾工程的建立将根据区域选择结构坚固、抗灾避险能力强的学校、敬老院、村办公楼、社区活动中心等公共场所,确定的避灾中心和避灾点都已在显要位置挂出了牌子,细心的读者可在自己居住的社区或村委会附近找到。避灾中心和避灾点储存了相应的救灾设备和救灾物资,一旦遇到灾害马上启动。

  昨天的会议上,我市北仑学苑社区、宁海县五丰社区、海曙区南都社区、镇海区后大街社区还获得了“全国综合减灾工作示范社区”称号。

  据介绍,学苑社区的避灾中心在2007年9月11日抗击“卡努”台风中已发挥过作用。那天晚上7点左右,社区干部突然接到街道紧急命令,附近的烟墩村有数十户村舍被大水淹没,需要救援。他们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发动社区义工和物业保安抢险救灾。不到半小时就将200多名受灾村民全部安全转移到社区避灾中心,并及时向受灾群众提供食物、卫生服务。由于抢救及时、措施得当,此次救援使受灾村民的损失减到了最小。

  群众如何到避灾场所避灾

  避灾场所有哪些功能,群众如何到避灾场所避灾?下面以北仑学苑社区的避灾中心为例,向读者介绍一下相关知识。

  学苑社区是以社区活动中心作为避灾中心(点)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该中心建筑面积2380平方米,分为三层,可接纳和安置500余名避灾人员。平日,这个场所供居民进行休闲、娱乐、学习等活动,一旦灾情发生时,它就成了避灾场所了。

  能向住户、学校发警报

  在防台防汛、突发传染病疫情、突发中毒事故、突发火灾事故、社区公共设施安全事件(大面积停电事件、燃气泄漏事件等)发生时,就能紧急启用。一般是由社区干部或志愿者通知或引导前往避灾中心,如遇紧急灾害也可自发就近前往。

  避灾中心还设有紧急信号报警装置,一有紧急情况就会向住户、学校发警报。整幢大楼每层楼都安装了应急灯,一旦发生断电现象应急灯会自动亮起。

  设食堂、浴室、医务室

  避灾点设置的主要区域分布在二楼,一楼和三楼平时作为办公和活动中心,一旦发生灾害可全部腾空用于安置避灾人员,按照功能布局和人性化考虑,分别设置了避灾区、临时医务室、物资储备仓库、食堂、浴室(设在一楼)、活动室六个功能区。临时医务室主要用于在避灾过程中发生的医疗救助和疾病控制,工作人员主要由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和社区志愿者组成。

  为老弱病残孕配备床铺

  避灾区分为一般避灾区和特殊人群避灾区,而一般避灾区又分为男避灾区和女避灾区,避灾区内均配备了电视机,用于播放有关避灾应急和救急知识的宣传教片,而特珠避灾区主要是接纳老弱病残人员包括孕妇等特殊人群,还专门配备了床铺等。

  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丰富

  物资储备仓库主要是储备一些必要的应急救灾用具、生活用品和食品、如应急灯、灭火器材、席子、毯子、毛巾、牙刷、矿泉水、饼干、方便面等。

  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设立单独的物资储备账本和物资领取登记本,管理人员职责是对每一次储备物资放库进行登记入账并注明它们的使用期限,确保各批物资使用的安全性,另外管理人员还负责组织志愿者及时发放应急救灾物资。

【编辑:吴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