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勒泰和浙江慈溪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用他们各自的实践雄辩地证明,官员财产公开的阻力和困难不是没有,但远没有大到不可抵御和克服的地步,只要真正有决心、有诚意推动这项改革,就一定能够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春节刚过,浙江慈溪市开始推行干部廉政情况公示制度,该市大部分副局级和局级官员的家庭财产、亲属从业等情况,将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示。官员工资收入多少,有几处房产,有没有私家车,如果有是什么牌子、型号,家住哪里,爱人在哪里工作,孩子在哪里上学等等,统统都要写在纸上,贴到墙上。
慈溪市推行的官员廉情公示制度,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新疆阿勒泰地区年初开始推行的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1月1日,在阿勒泰地区纪委等三部门主办的阿勒泰地区廉政网上,公开披露了2008年12月新提任的55名副县级领导干部的个人财产申报情况。
不妨对两者作一番比较。首先,慈溪市实行的是在一定范围内(如单位内部)“公示”,阿勒泰地区实行的是通过媒体、网络向社会“公开”,虽然经过包括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在内的众多媒体的报道,慈溪的“公示”也部分地具有了“公开”的意义,但从公开的范围上看,慈溪无疑要略逊于阿勒泰。
不过,就公开的内容而言,则慈溪显然要比阿勒泰领先一步。阿勒泰地区官员财产公开主要包括“工资”、“各类奖金、津贴、补贴及福利费”、“劳务所得”和“申报人及亲属接受礼金、贵重礼品等”四项,不像慈溪的公示那样包括房产、汽车等大宗财产以及官员亲属从业、子女就学等情况。综合地看,慈溪、阿勒泰两地的官员财产公开“各有短长”,都探索出了积极的经验,也有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浙江慈溪市和新疆阿勒泰地区,一个是东部沿海的富庶之地,一个是中国版图最西北角的边陲小城,这两个地方在官员财产公开方面不约而同地迈出第一步,绝非偶然。
年初阿勒泰地区55名副县级官员进行财产申报公开时,舆论上有一种比较典型的质疑之声,认为阿勒泰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官员的合法收入普遍不高,获取灰色收入和腐败收入的机会不多,大多数官员并不惮于晾晒自己的财产,因此在这个地方搞官员财产公开试点,不会遇到多大的阻力和困难,换了其他地方就很难说了。
然而,浙江慈溪干部廉情公示制度的顺利推行,给了上述质疑一个有力的回应:官员财产公开制度不但可以在阿勒泰那样的经济不发达地区实行,而且也可以在慈溪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实行。据报道,大多数在慈溪市“干部廉情公示表”上被“示众”的官员,尽管觉得公开“隐私”有不小的压力,但都能正确认识到官员作为掌握公权力的公众人物、其“隐私”应当受到必要限制的道理,都对这项改革给予了积极的支持。一些人表示担心,必将会有许多官员明里暗里反对这项改革,结果这种局面并未出现。
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如何被很多国家证实为政治文明的有益经验,又将如何有助于推进中国的反腐倡廉和民主法治建设,这些道理已无需赘言,现在需要探讨的是,它在当下中国具有多大的可行性?会不会遇到天大的阻力和困难?新疆阿勒泰和浙江慈溪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用他们各自的实践雄辩地证明,官员财产公开的阻力和困难不是没有,但远没有大到不可抵御和克服的地步,只要真正有决心、有诚意推动这项改革,就一定能够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既然经济不发达者如阿勒泰、经济发达者如慈溪都能推行官员财产公开,那么,还有哪些地方的官员财产不宜公开呢?那些言必称“条件不成熟”、“阻力和困难太大”的地方,不过是在为自己拖延改革甚至反对改革寻找借口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