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焦点报道
专家建议兴办国企拉动内需 不会出现新政企不分
稿源: 中国经济周刊  | 2009-02-16 07:43:19

  编者语: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美国、英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没有放弃国有化的手段,而是更加重视如何将国有化的企业进行合理的管理,在这点上,中国的经验似乎更值得其借鉴。

  兴办国企 拉动内需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北京市经济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王雨本

  近来,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国内各界的众说纷纭,但做好中国自己的事情却已形成了中国政府与社会的共识。

  由于拉动内需对于振兴经济是一个能够立杆见影的可行办法,于是乎铁道部斥资两万亿修建铁路,一些商业银行放宽了贷款的条件。既然拉动内需已经成为当务之急,那么,在众多的拉动内需的选项中,是否可以考虑兴办国有企业刺激需求,拉动内需呢?

  国企“兴”国

  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无需过多论证,至少英国、美国在金融风暴到来时就没有放弃国有化的手段,虽然英美国家采用国有化手段是被动的,或者说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与英美国家不同,我国完全可以主动地、理直气壮地通过兴办国有企业来拉动内需。因为没有比国有企业更适合于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市场微观主体,国有企业最重要的宗旨和目的就是实现政府的政策目标,造福于整个社会。兴办国有企业不仅可以弥补市场缺陷,增强国家宏观调控的力量,而且可以增加社会产品,扩大就业,进而拉动内需,抵御国际金融风暴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当今世界无论哪一个国家,都将国有企业作为政府调节和干预经济的一种手段,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在市场失灵情况下,国家可以利用国有企业实现政府用其他间接手段难以实现的某些社会政策目标。例如,为了保证市场的有效运行,国有企业可以向社会提供私人企业无力提供或不愿提供的公共产品;为了推动本国经济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国有企业可以主动提供基础工业产品,推进基础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为了保证国家产业政策能够得到本国金融体系的支持,国家积极推行中央银行和发行银行的国有化并向一些重要的金融企业参股、控股;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国有企业牢牢控制掌握军工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等等。

  不要担心兴办新的国有企业会给政府带来新的负担,我国今天的国有企业早已今非昔比,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历练,国有企业不再是那个在计划经济中只会执行国家计划的生产组织,也不是改革开放初期不知市场经济为何物的经济实体,我国为拉动内需而需要兴办的国有企业,是按照市场主体要求构造的国有企业,是能够自我发展、持续发展的国有企业。

  在国有企业可以发挥作用的领域或行业兴办国有企业,可以为政府的宏观调控提供良好的社会基础,解决由于国有企业的战略退出而非国有企业又不堪重任的领域或行业中出现的市场失灵问题。这不是简单的收复失地,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振雄风。国有企业的超高人气和威望可以吸引国内外诸多人才的加盟,国有企业内部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可以留住人才。当众多人才进入国企,不仅带来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的繁荣,而且同时推动了社会就业和提升了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兴办国有企业,有利于对国内外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吸收。

  不会出现新的“政企不分”

  不用担心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会产生新的政企不分,自2003年我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确立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至少将现有的国有企业都提高了层次,扩大了规模,并且开始向国有股东提交了利润分红。国资委经过5年的探索,已经找到了克服政企不分的有效办法,即由国务院国资委和地方国资委分别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实践证明,尽管现行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仍然还有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和有待改进的工作,但总体上行之有效,成绩斐然。我们有理由相信国资委有能力监督管理好现有的国有企业,履行好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职责,并且能够兴办好新的国有企业。

  一个国家到底需要多少国有企业并无一定之规,国有企业的数量应当与国家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并不是越多越好或越少越好,而应当是越适度越好。然而,关键问题在于这种度的难以把握。一般来说,国有企业的数量取决于需要国有企业解决的问题,具体来讲就是一是看时间,二是看空间。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内,一个国家或社会需要国有企业解决的问题是不同的。所谓国有企业有进有退,就是社会要求国有企业解决问题的需求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因而国有企业的数量也随之发生变化。

  一个国家的国有企业到底应当多大规模也无统一定论,并不是越大越好或越小越好。大与小本是互相依存的一对矛盾,和谐的企业生态环境应当是大中小企业互为支撑,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互为弥补,各行各业企业公平竞争的复合结构。至于国有企业的规模,对于中央企业来说,非大型、超大型国有企业莫属,对于地方企业来说,并不是非兴办大型国有企业不可,而是根据当地社会需求的实际情况,兴办适度规模的国有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以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在以市场经济取向为背景的改革中,国有企业从计划经济体制的经济组织转型为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洗礼,社会对国有企业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对国有企业运营的手段越来越理解,对国有企业的作用越来越认同。国有企业的经营者与国企职工对国有企业的运作规律越来越了解,对市场经济规律的把握越来越准确,对市场之手与政府之手的协调越来越适应。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国有企业的监督管理越来越到位,对国有企业管理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对国有企业管理的能力越来越加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如果今天兴办一些国有企业,应当不会重蹈改革前的国有企业的覆辙。

  兴办国有企业绝不是历史的倒退。今天的国有企业与改革前的国有企业早已不是同一个概念,今天国有企业遇到的问题与过去的问题也有极大的不同。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的国有企业可以也应当作为政府宏观调控国民经济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国有企业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或行业、在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领域应当有所作为。

  不仅如此,我国的国有企业有着配合国家宏观调控经济,支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历史传统。在以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的国有企业改革中,我国的国有企业服务并服从大局,承担了巨大的改革成本,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做出了无可争议的贡献。虽然近年来我国的国有企业数量不断减少,但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却在不断提高,我国的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国有企业,无论在企业规模方面,还是在对社会承担社会责任和对国家缴纳税收方面,都具有其他企业无法比拟的影响,在整个市场经济微观主体中起到了标杆的作用。

【编辑:胡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