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在政情交流会上,金惠敏委员举手要求发言。记者 刘波 王增芳 摄
本报讯(记者 杨继学 林伟)昨天下午,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举行政情交流会,在2个多小时的会议中,15位政协委员共提出了24个问题,主要集中在目前最热点的食品安全与监管问题上,涉及食品原料、生产、销售、流通等环节的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回答了提问。
根据国家统计局宁波调查队连续三年民意调查,2008年消费者对我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认可度达93.4%,比2007年、2006年分别高0.8和3个百分点。虽然调查进行时正遇到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但仍有94.1%的受访消费者对我市食品安全状况表示“放心”或“一般”。可见,近几年来,消费者对我市食品安全较有信心,且信心逐年提高。尽管如此,与会委员仍本着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负责的精神,向职能部门提出了不少问题。
临时餐饮点和流动摊贩如何管理
“每天上班前我们经常在路边的早点摊随便买一点大饼油条吃,但每次买过后,心里难免有一点疑惑,这些东西是不是用‘地沟油’炸的?我市对这些摊点的食品卫生是如何监管的?”政情交流会上,聂利亚、毕坚鸿等委员抢先提问。
市城管局局长徐志军答复:目前我市中心城区每天有2万个流动摊贩,包括小餐饮、小作坊、小菜场等,经营者其中外来务工者约占7成,本地以城郊群众为主约占3成,这些摊点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地带,像菜场、马路、地下通道等地方。对这些摊点,有证的加以规范,无证无照的进行集中整治。在取缔无证无照摊贩的同时,按照集中生产、统一配送、定点销售、统一服务标志、统一监管的要求,对放心早餐点进行规范,并联合贸易部门对市区中小学周边无证无照摊贩经营状况走访调研,在此基础上科学设点,扩大放心早餐经营规模,延伸经营时间,确保更多市民吃上干净卫生早点。
市卫生局局长何一天答复:地沟油问题在我市基本不存在。主要有以下几个机制保证,1.我市每个食品摊点都必须持有卫生许可证,2.所有从业人员必须有健康体检合格证,符合上岗要求,3.每个摊点都配有卫生监督员,这名监督员对监管摊点的用油来源要进行完整的台账登记,包括从哪里买、买了多少、可以用多少天等,都要一一登记,出了问题,卫生监督员是第一责任人。目前,全市2.3万多家早餐点配了600多名卫生监督员,另外还有4200多名社区干部也是义务卫生监督员。如果市民对自己光顾的早餐点用油有疑问,可以打96301举报。
不合格食品主要是哪些?
政情交流会前,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史小华就我市食品安全和监管工作作了情况通报。通报中,“市场供应的9类14种常用大宗食品,评价性抽样总合格率为86.8%”这句话被叶兴永委员抓住了“把柄”,他问“另外13.2%的食品不合格,主要是哪些,是如何处置的?”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史小华答复:13.2%不合格食品主要集中在豆制品,但他同时表示,实际上数据并没有那么大,因为很多检验都是在夏天进行的,许多豆制品的合格率只有45%左右,因此将“总合格率”往下拉了。“最关键的是,这些豆制品不合格的原因只是菌落超标,只要消费者煮熟了吃,基本没有什么危害。”史小华表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和安全的制品主要问题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药物残留、瘦肉精超标、菌落超标等,相对来说,菌落超标最为常见,危害也最小。
市工商局局长吕东裕答复:一年全市约有10多万公斤不安全食品需要处理,其中绝大部分都已被管理部门或者在管理部门监督下由经营者自行销毁。但不可否认,仍有极少数流入到农村没有规范管理的自由市场。对此,工商部门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同时推行“你点我检”措施,只要消费者对所买食品有疑问,就可以请工商部门进行检测。
农田药物残留在我市是否存在?
政情交流会气氛热烈,委员们的思路也相当活跃。就在大家都在关心“进嘴问题”的时候,杨利中委员把大家的思路拉了开去,她问:“很多农产品都是田里种出来的,我们采取了措施防止食物农药残留问题,但是有没有想过土地里的农药残留问题?我市是否对农田进行了相关检测,我市农田是否安全?”
市农业局局长鲍尧品答复:“宁波市的农田是安全的。”他列举了两条证据:一、目前宁波市有耕地300万亩,标准农田约占200万亩,其中符合国家标准的无公害农田就达到了156万亩。二、以慈溪市为例,慈溪市以前以种植棉花为主,为了提高产量,当时棉农在农田里使用了大量农药。前几年,慈溪市专门委托浙江大学对原有棉地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这些农田符合国家“无公害”标准。
目前我市已经建成创汇蔬菜、草食畜禽、名优水产、优质水果等四大产业带,并围绕这些产业带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594个,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全市已有无公害农产品340个,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202个,“可以说,本地产蔬菜是安全无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