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特别推荐
“吃”在宁波,能否让人放心?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9-02-18 08:19:30
宁波网
点击播放按钮观看视频

中国宁波网记者孙世云摄

  宁波日报记者汤碧琴 王岚 朱宇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对老百姓来说,每天吃下去的东西安全不安全,可谓是“天大的事”。

  但是,当“毒奶粉”、“毒鸡蛋”等新词汇频繁出现在媒体上,当人们将“吃”的底线从“食品卫生”降低到“食品安全”时,“食品安全”其实不仅关系到群众生命安全,也影响到了社会和谐稳定。

  生活在宁波这个大宗食品主要依靠外地输入的城市,我们吃得安全吗?政府部门怎样在为食品安全层层把关?昨天下午,围绕食品安全与监管问题,市政协举行了政情交流会。

  市政协主席王卓辉,副主席郁义康、范谊、傅丹、常敏毅、胡建岳、华长慧、王建康、张明华、陈大申和秘书长王必恒出席会议。

  主席台上,是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史小华,市农业局局长鲍尧品,市质监局局长裘炜国,市工商局局长吕东裕,市卫生局局长何一天,市城管局局长徐志军,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刘必谦,市贸易局副局长张民柱。他们所在的部门都肩负着食品安全监管重任。

  会场座无虚席。除了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全体出席、列席人员,会议还邀请了市委常委、副市长余红艺,市委巡视组、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的有关负责人。部分公民也旁听了政情交流会。

  下午3时许,兼任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的史小华向大家通报了相关情况后,会议主持人华长慧宣布进入提问交流时间,一场针对食品安全的“零距离”对话精彩开场。

  无证摊贩怎样治理?

  对于散布在学校、车站等公共场所周围的流动摊贩,聂利亚委员一直感到担忧:“学生、市民吃了这些无证摊贩的食品,很不卫生,请问有关部门有何治理措施?”

  “这确实是个老大难问题。”徐志军坦言,目前中心城区每天的流动摊贩数约有2万,七成摊主是外来务工人员,且多数集中在人口密集的车站、广场、地下通道、学校周边,以经营小吃、水果等为主。

  但是徐志军认为,无证摊贩整治起来有难度,主要是流动摊贩数量大,流动性强,加上经营者多数年龄较大、无劳动技能,其中还有一部分是失业人员,以此为谋生手段。“所以在治理中,我们采取了一些人性化措施。但还是会有一些群众不理解,甚至产生对抗心理。”

  “我们要消除‘瓶颈’,抓好管理,尤其要将治理学校周边的流动摊贩列入重点。”徐志军说,城管局去年已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调研,科学设置放心早点经营点,采用配送形式,扩大经营范围。此外,还要建立“数字城管”,实行管理网格化。发挥城管义工的作用,开展城管进学校,大手牵小手活动,发放宣传手册,引导和规劝学生不去买流动摊贩的食品等。

  在流动摊贩的食品安全隐患以外,金慧敏委员在调研中发现了另外一个问题,他担心一些不合格食品并没有得到彻底处置,这些食品会不会改头换面最终又流入市场?

  对此,吕东裕给出了明确的答复:“对检测出来的不合格食品一律作下柜处置,去年全市仅工商部门销毁的不合格食品就达10多万公斤。针对可能出现的漏网之鱼,我们会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

[1]  [2]  下一页  尾页
【编辑:赖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