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青年时报》2月18日报道:上海交大有一道面试题:“谈谈你对浙大院士课题组成员论文造假的看法,如果你是浙大校长,你会如何处理这件事情?”想不到的是得知如此“雷人”考试题的浙大学子除了少数表示“情绪要淡定”外,大都表达了不满情绪,与此同时,浙大不少同学还翻出了上交大的“旧账”,如上交大微电子学院汉芯造假事件、高考秘密录取名单泄秘事件等,声讨上交大也曾造假,一场虚拟“掐架”颇有愈演愈烈之势。
不能不提到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阿Q的护短术、荣辱观和雪耻法。对自己头上的癞疮疤,阿Q也知道是“不足贵”的一短,可谁要是犯了他的讳,揭了他的短,他也会用“怒目而视”或怯怯地骂一声“你还不配呢”的办法雪耻。关键的是阿Q一想到如名人赵大爷之流头上也有癞疮疤,就不但不以为丑,反而以此为美了,腐朽即化为神奇,癞疤顿成为勋章,赵大爷不会因与我同病相怜而降格,我倒因与赵大爷同病相怜而升格了,赵大爷与我,彼此彼此……。
鲁迅已作古多年,遗憾的是他当年在小说中描写的阿Q的护短术、荣辱观和雪耻法仍在现实生活中攻城略地,颇有市场。只不过变化的时间、地点,不变的是人。
回到上交大与浙大“掐架”这件事上来,对浙大来说其潜台词无非是,我不光彩,上交大也不咋地;我丑,上交大更丑。而归根结底不就是说造假“早有先例”、“不足为奇”、“不可避免”,大家“彼此彼此”么?
不过,我要说,这“彼此彼此”说,一般只用比丑的场合,决不用于比美的场合;只用于塞责的场合而不用于励志的场合;因而它是消极的,遁世或混世的;不是积极的,无助于入世或益世。因此如果说我们对上交大以揭浙大之丑为乐感到恶心的话,那么对浙大借上交大之丑以掩其丑则感到双倍的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