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来自百合网的婚恋调查报告指出,造成人们单身的最大原因是交际圈太窄机会太少。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介行业委员会总干事、百合网CEO田范江分析,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学的扩招都导致了人口大幅流动的加快,人们在流动的过程中交友的途径和社交的圈子也在逐渐地缩小,往往造成曾经熟悉的社交网络远水解不了近渴的情况。
2009年1月,中科院为大龄单身科研精英组织了一场相亲会。这是中科院送给这些科研精英们的一份特殊的年终奖。这些被社会称为精英的“剩男”说,他们真心渴望结束单身生活。于是,都市中才华横溢、花容月貌的适龄女子趋之若骛。
相亲,一度被看做是“ 旧时代”的产物再一次在21世纪的“剩男剩女”中流行起来,各种相亲方式相继上演,多元化发展。“替子征婚”、“网络征婚”、“电视征婚”……其中,互联网上的征婚成为E时代“剩男剩女”最便捷和最受欢迎的方式。一个庞大的网络婚恋市场的形成很能说明问题。
2006年《中国网上婚恋交友研究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网上婚恋市场规模为9100万元,同比增长145.9%。彼时,报告预测,未来三年该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0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53亿元。这吸引了众多风险投资机构重金进驻。
百合网,国内最著名的婚恋网站之一,在它建立的第一年就先后吸纳1100万美元的两轮融资。而号称为中国最好的严肃婚恋网站的世纪佳缘则宣称,每天有2万新会员注册,目前已拥有1713万会员,并已获得多笔巨额风险投资。
尽管扮演“剩男”秦奋的葛优在影片中说,相亲其实是件挺不靠谱的事儿。但是,不管是自愿还是迫于压力。相亲成为了“剩男剩女”们生活的一部分。
“去看看也好,给自己一个机会。别笑,很多婚姻就是这样看成功的。问题不在看,问题在一个人在当时有多想结婚。想得够厉害,一定会成功。”香港畅销作家亦舒曾经借她女主角的口这样说。
从这个角度看,爱情也许是找来的。
智商出了问题还是情商出了问题?
柏拉图曾经问他的老师,爱情是什么?老师说,爱情是田野里最大、最丰硕的果实。于是他出去寻找,结果空手而归。因为,他总认为前面还有更丰硕的果实在等着自己。然而,就在他放弃这一个,寻找下一个的过程中,最佳选择期已经过去了。
现实社会里,年龄是择偶评价体系中最重要的标杆之一。
根据百合网的调查显示,女性在25岁时,有65%的男性认为是理想的婚姻对象;30岁时,有26.5%的男性选择;而到了35岁时,获得认可的只有12.5%的男性。相反,男性在31岁时,有82%的女性认为是理想的婚恋对象,而到了35岁,则下降到30.4%,40岁时更是降到15.2%。可见,随着年龄的增多,男女在婚恋的价值优势上是直线下降的,而这一点对女性的要求更为苛刻。
被“剩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按照绝对的人口统计学上看,“剩男”的出现是理所当然的现实。据统计,目前我国男性总数比女性多3700万。更有人预测,到2020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3000万到4000万,这也就意味着,平均5个男人就有1个讨不到老婆。
相比之下,“剩女”的大幅出现原因要复杂得多。婚恋网站世纪佳缘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剩女”大都是面容姣好、工作体面、收入颇丰、学历较高的“三高”人群,往往忙于事业或者学业而错过了择偶的黄金季节,又或者因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而一剩再剩。
“喜欢的人不出现/出现的人不喜欢/有的爱犹豫不决/还在想他就离开/想过要将就一点/却发现将就更难/于是我学着乐观/过着孤单的日子”港台歌星刘若英在《一辈子的孤单》里唱出了“情剩”的矛盾。受教育的水平和经济独立的程度往往让他们对婚姻有更高的期待而不敢轻易迈步。
“‘情剩’都是自己把自己逼进爱情死角的。”田范江无奈表示,现代的择偶观念早已不是过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候。在人们逐渐为爱设了诸多限制之后,我国国民的择偶要求可以说是全世界最高。
“西方重视的只是两个人之间的爱是否开心,而不在乎家庭、婚事等的束缚。而我国却是什么都要面面俱到。想要门当户对的理性,想要两个人的爱情合适,也想要一见钟情的浪漫。尽管现代人接受了新的观念,对于婚恋也不再是以前的保守态度,但是一旦涉及到婚姻,作为父母就一定会出来干涉。每个人都会受到盘根错节的传统观念的束缚,瞻前顾后,导致了择偶难度越来越高。”田范江说。
男强女弱、男外女内的匹配模式依然占据社会的主流。拥有财富、权力、才华的男性显然能在婚姻市场上呼风唤雨;而那些花容月貌、温柔贤淑的女性自然也在婚姻市场上大受欢迎。但在对“情剩”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剩男剩女”对于另一半的期待和对自身条件的预估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优秀的女性往往希望找一个更为优秀的男性,而一个很优秀的男性在众多的选择中却未必渴望如此的另一半。“为什么各方面都不如我的女生可以拥有一个如此优秀的男人?为什么我还是剩下的?”“剩女”中,总有不甘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