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区县(市)  >  奉化
放心店工程增添农村消费安全屏障
稿源: 奉化日报  | 2009-02-23 10:41:18

  引子

  ★“以前,农村消费者购买商品,不惜路费乘车到城里,也不愿在附近小店购买,因为他们对商品真假、优劣识别能力低,有时买了假货、劣货一点也不知道,所以宁愿舍近求远到城市大商场逛一逛,也不会对农村商店多看一眼。”萧王庙街道一位徐姓消费者感慨地说。

  ★有人将农村消费安全隐患喻为随时会爆炸的炸弹。如何解决脆弱的农村消费安全体系,政府及有关部门为此进行了积极探索。我市农村放心店工程自2004年8月在宁波市范围内率先实行,至今已在全市354个行政村创建了383家放心店,顺利实现了每个行政村都有一家放心店的目标。四年多过去了,原先曾被认为脏、乱、差的农村小店发生了何种变化?旨在让农村群众放心购物的放心店工程在农村食品消费安全领域中取得了何种成效,每周关注予以关注。

案例回放 吃变质食品让他住了院

  “想不到啊,从农村小店里买来的蛋糕竟把我送进了医院。”虽然事情过去已有半年多,莼湖镇消费者屠先生依然对上次住院心有余悸。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从当地农村一家小店里买来的一盒“蛋黄派”,食用后竟然上吐下泻住进了医院。屠先生不仅得不到店主的理赔,就连住院治病的医疗费也没有着落。幸亏市“12315”及时调查调解,才使屠先生结在心里的疙瘩解开,并得到了1500元的赔偿。

  原来,屠先生在工作时,感到饥饿难忍,便放下手头上的活,走到附近一家小店,花了20元购买一盒“蛋黄派”充饥。过了几个小时,屠先生突然感到肚子一阵剧烈的疼痛,并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同事立即将其送到附近的医院治疗。经医生检查,诊断为食用变质食物中毒所致,需要住院观察几天和治疗。事后,屠先生找到小店与店主理论,要求店主赔偿其购物款、医药费和误工费,却遭到店主拒绝。

  屠先生在万般无奈之下,向市“12315”投诉。“12315”工作人员接到投诉举报后,立即赶到医院和小店调查取证,并对消费者剩余的“蛋黄派”进行检查,发现个别“蛋黄派”上霉迹点点,值班医生也证实患者的病症系食物中毒,该小店店主对此应承担全部责任。该店店主最后同意“12315”调查结论,愿意接受调解,一次性赔偿屠先生购物款、医药费、误工费及精神损失等费用共计1500元。

  袋装大米中惊现死老鼠

  “我怎么也不敢相信,买来的袋装大米里面竟然有只死老鼠,幸好有工商部门调解,我得到4袋大米作为赔偿。”七旬老人袁大妈向记者回忆,去年9月份,她在农村当地某副食品批发部花46元钱买了一包15公斤重的袋装大米。回到家袁大妈拆开米袋准备取米做饭时,发现白色大米中夹着一只黑乎乎的东西,掏出来一看,差点把袁大妈吓得昏过去,原来手中毛绒绒的是只死老鼠。袁大妈“哇”的一声大叫,引来了左邻右舍。

  袁大妈被吓后,找到该副食品批发部业主葛某,要求调换大米。不想袁大妈的要求当场遭到葛某的拒绝,理由是袋装大米里怎么会有死老鼠?

  接到投诉后,工商干部立即赶到现场调查了解,并走访了有关证人,最后认定消费者所反映的情况属实,问题可能出在大米加工或包装环节。工商干部立即通知该批发部业主葛某到现场,最后双方达成一致意见:该批发部赔偿消费者同等价格的袋装大米4包并当场向消费者道歉。

  发霉玉米棒赔了344元

  消费者孙某(化名)在一家农村小商店以每公斤5元的价格,选购了几公斤真空包装的彩色玉米棒6袋,共计15元。孙某拆开其中两袋煮熟后食用,当天便发生腹泻,经当地医院治疗,病情得以好转,共花去医疗费56元。孙某随后发现彩色玉米棒已经发霉,便找到店主讨说法,提出退赔玉米棒款,支付其医疗费、误工费及营养费。

  “12315”接到投诉举报后,工商干部立即赶到现场调查。经查,该店出售的彩色玉米棒为真空包装食品,食品的有效期限仍在保质期内,由于是袋装食品,包装的又是彩色玉米棒,从外观上很难辨别有霉迹。经工商干部调解,由店主退赔消费者玉米棒款15元,支付医疗费56元,以及误工费、营养费等共计344元。

  现状调查 两相对比显变化

  “这边是日用品专区,那边是副食品专区、烟草专柜……”2月17日上午,记者在江口街道蒋葭浦村的一家放心店里看到,各种商品分区分架陈列,明码标价。店主正在向一位前来购买毛巾的外地民工作向导,里面三三两两的顾客正在货架前挑选商品。

  “在这家干净、整齐、明亮的商店,很多人还以为这是城市里的超市或便利店呢。”据现场购买日用品的一位老大爷介绍,在2004年之前,人们很难想象出这种有质量保证的便民小超市能进农村,“阿拉村里的好多人宁愿舍近求远到城市大商场逛一逛,也不会对农村商店多看一眼。”再往前,就是他所经历的计划经济凭票供应年代,“买东西是在供销社,也就是买个油、盐、酱、醋和生活必需品,货不全,再一个就是时间人家也有规定,早晨8点开门到下午6点,晚上要个东西就买不到。”

  按理说,改革开放后,富有经济头脑的人们纷纷在农村开起了小商店。小商店灵活的经营方式,较齐全的商品,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村民购物难的问题,为何人们对小商店的满意度不高呢?

  今年70多岁的傅大伯告诉记者:“从改革开放以后,村里有好几个商店,倒是方便群众了,但进货这方面比较乱,还是不放心。”

  跟傅大伯一样,很多人担心的就是农村小商店的进货渠道不正规、商品质量低劣,再加上购物环境的“脏、乱、差”等状况,使在农村遍地开花的便民店一度“叫好不叫座”。

  据调查,过去农村的小商店多是夫妻开设的家庭小店,经营不太规范,商品种类单一,销售没有标注厂名、厂址及生产日期的商品比较普遍,有的甚至销售“三无”产品,过期变质食品等。由于部分农民购物图便宜,加上购销渠道不是很畅通,一些伪劣产品乘机而入。又由于维权意识不强,不少农民购买到伪劣商品后,只能自认倒霉,吃哑巴亏,这无形中又助长了一些店主的不法行为,使伪劣商品在农村消费市场时有出现。

  政府努力 农村消费安全走向“标准化”

  “农村食品安全事关百姓平安消费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党和政府历来非常重视,但是对工商部门的监管来说,它也是一个薄弱环节,存在任务重、压力大等问题。”据奉化工商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全面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省工商局于2004年起,以创建农村放心店为入手,强化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百县万村放心店工程”。

  我市农村放心店工程自2004年8月在宁波市范围内率先实行,至今已有383家商店通过考核验收。对于这些挂牌的放心店,工商分局实行1年4次检查,督促落实各项制度,若发现有过期食品则一次否决,全年检查合格给予1000元奖励。农村“放心店”的考核标准分为落实制度、诚实信用、消费环境、接受监督等4个方面,细化出15项考核内容。农村放心店经营场地必须卫生、整洁、宽敞、明亮,面积在15平方米以上,经营设施安全、美观、齐全,实行开放式经营;经营者业务素质良好,必须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能自觉服从管理,接受消费者监督;经营服务人员应当持证(资格、资质、健康)上岗的,必须做到持证上岗,《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税务登记证》等有关经营证件齐全,按规定挂在经营场所的明显处,做到亮证经营。放心店还建立完善了20多项规章制度和承诺,并全部上墙悬挂在醒目处。

  四年多过去了,全市已有380多家农村放心店,至今未发生一起销售假冒伪劣或过期商品,并首次实现了零投诉。宁波市有关领导曾予以高度评价:“奉化农村放心店已经迈入标准化轨道。”

  业主和顾客 放心店成了业主的“香饽饽”

  “如今在农村,放心店实行的是食品索证备案制度。”据工商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经营者在市场批购各类食品的同时,向生产厂商索要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和产品质量检测报告等复印件,经核对无误后,将采购的食品分类登记造册,由供货商当场签名存档。为便于二级批发或销售,放心店使用打码机将索证备案标志打在食品包装上,这样可以让消费者直接辨别食品索证情况,了解食品产地、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限等具体信息资料,从而将假冒伪劣食品杜绝在市场大门之外。

  日前,记者随工商部门执法人员对分布在江口街道、萧王庙街道等多个农村放心店进行了调查,发现店内“消费者投诉处理、不合格商品下柜”等10项承诺全部上墙,柜上食品全部贴上绿色的“放心店专用标签”。

  “这瓶饮料是从哪里进来的?有无登记?”在萧王庙街道华联超市,检查人员随手指着一箱罐装饮料问。业主徐加强答:“金鑫配送中心”。他还主动提交了“食品进货台账”、“不合格商品下柜登记簿”等,据了解,在去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他立即上网查验进货编码,跟进货商联系,并在第一时间内将不合格奶粉下柜退货。

  农村放心店的索证备案,以及不进假货、不售假货的公开承诺,为放心店带来了无限商机。

  “放心店,图的就是一个放心,而且放心店里的商品品种比较多,够我们挑的。以前在村里商店买不到的东西,还要跑到城里去买,现在超市开到家门口了,就不用跑路了,挺方便的。”一位徐姓消费者告诉记者,以前农村消费者购买商品,不惜路费乘车到城里,也不愿在附近小店购买,因为农村里消费者对商品真假、优劣识别能力低,有时买了假货、劣货一点也不知道,消费者宁愿舍近求远到城市大商场逛一逛,也不会对农村商店多看一眼,使农村商店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自农村推广实施放心店后,原先脏、乱、差的农村小店,变成了自由选购开放型的超市,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滕头村新江便民放心店业主陈正品感触地说:“评不评上放心店,每月营业额相差很大,自开业1年后评上放心店,每月营业额都增长了很多倍,虽然每天要做大量的索证备案、进货登记、下柜登记等繁琐工作,但为了能让消费者放心、安心选购,再累心里也情愿。”

  农民欢迎放心店

  “我们农民也可享受城里人的超市了。”一位正在买点心的陈女士说,放心店的商品价格与城里的一样,最主要是质量有保障,特别受年轻人的欢迎,以前发现买了假货,可能只会和店里吵一架,说不定还不能解决问题,现在好了,有了说理的地方。

  “只要是属于质量上的问题,非人为造成,我们可以跟顾客协商退换。”江口街道蒋葭浦村放心店业主傅顺义说。据了解,这种环境好、品种多、价格实惠且质量有保障的放心店,极易受到村民的欢迎。“以前老感觉小店的东西买了不踏实,他们说多少就多少,现在放心店的东西明码标价,货色正,品种多,价格又便宜,阿拉农民得了实惠。”村口一位姓蒋的老人说,她每次买东西都爱去店里逛上一圈。

  机制探索 优胜劣汰促公平竞争

  评上放心店是否“终身制”?答案是否定的。

  “放心店不能只建不管,否则便会流于形式。我们在开展放心店创建同时,还对已经创建的放心店进行质量考核,实行优胜劣汰,不搞终身制。”据介绍,2007年初,工商部门根据2006年的考评结果,对89家不合格放心店进行了摘牌,有效督促了其它放心店业主重视放心店质量。与此同时,他们对那些合格的放心店也实行差额奖励,对考核合格的放心店根据考核分数高低发放2000元以下不等的经额。为进一步提升放心店的创建档次,他们还开展了星级放心店的评选,共评选出星级放心店44家,对6家三星级放心店在全市服务业发展大会上进行了公开表彰和奖励。

  遇到难题寻出路

  通过放心店为抓手来探索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新机制,如何才能走得更远?在放心店的创建过程中,工商部门还对遇到的难题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是对部分偏僻乡村、无店村创建难题的探索。针对这种情况,工商部门进行了大胆探索,采取了三种办法加以解决:一是扶持设店,对那些有开店意愿但是因为某种原因而开不了店的村民,通过免费提供货架、发放装修资金以及在办理营业执照方面给予照顾等办法,帮助他们开设小店;二是邻村送货,由邻村放心店店主定期将货物送到无店村,供村民选购;三是定点配送,由配送中心根据村民需求,定期或不定期将货物配送到指定地点,让村民放心购买。

  二是对放心店货源质量把关的探索。有了放心店并不等于农村食品安全就高枕无忧,他们针对许多放心店进货渠道复杂、商品质量不高的现状,进一步开动脑筋,从抓好放心店的进货源头入手,组织动员了一批有经济实力的经贸企业参与到对放心店的配送工作当中。2006年,成立了奉化首家配送中心——奉化金鑫配送有限公司,负责对全市所有放心店进行配送。随后工商部门又动员帮助奉化炒货市场内的4家比较大的副食品经营户联合起来,成立了通源配送服务有限公司,让两家配送中心在服务态度、商品质量和价格方面开展竞争,促使放心店配送工作更上一个台阶。目前,我市的放心店的商品配送面和配送率已经分别达到90%和80%。通过实施集中统一配送,有效地从源头上遏制假冒伪劣商品进入农村流通领域,较好地解决了传统店改造所带来的后续监管压力,赋予了农村放心店新的活力。

  三是对放心店自律机制的探索。要使放心店的质量得到长久保证,除了工商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监管督促以外,还需要在放心店业主内部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自律机制。2007年8月,由市政府分管领导、广大放心店业主和消费者代表参加的全市深化放心店创建大会举行,会议讨论通过了《放心店业主自律公约》,成立了放心店专业委员会,下设6个工作站和6个督导组,聘请了39位放心店督导员,每个督导员负责联系10家放心店,负责对全市农村放心店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健全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是方向

  全市354个行政村创建了383家放心店,顺利实现了每个行政村都有一家放心店的目标,这是新年传来的好消息。如今我市的农民兄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与城里人一样的消费安全保障,这标志着我市的新农村建设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农村消费者是社会最大的消费群体。然而长期以来,农村却是消费维权的盲区、食品安全监管的咽喉和软肋。近年来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三鹿奶粉等一系列食品安全案件所凸现出来的农村消费安全严峻形势,促发了全社会对食品安全、尤其是农村消费安全的思考,也迅速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如今我市放心店工程在农村站稳了,并不意味着农村消费安全就迎刃而解了。如何加强对放心店的规范管理,保证放心店不变质、不变味,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放心店建设是一项综合工程,只有因地制宜、稳妥进行,才能有生命,才能持续。创建任务的完成也是我市农村消费安全工作一个新的开始,下一步我们还需朝着完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方向不懈努力。

【编辑: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