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就业形势非常严峻。2月21日,中国政治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兵教授做客广州发表《解放小摊贩,扩大城市就业》演讲,为中国的就业问题支招。何兵认为,摊贩经济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解决很多人的就业。他指出,不仅要对以往被制度非法化的群体进行“解放”,以应对就业难题,政府还可以按“解放……应对……”的思路推下去。(2月22日《新快报》)
众所周知,小摊贩是城市多样性的一部分,多业态的共存也是我们的民族商业文化的精萃之一。走到马路上只有大卖场和“XX超市”之类的商业网点,这样的生活是单调乏味的。小商小贩的分布弥补了商业设施无法延伸到每一个点的缺憾,既满足了小商贩的生存需求,化解了一定的就业压力,增加GDP,又能满足低层和普通市民阶层的生活需求,还能营造出一种特殊的城市街头文化,活跃城乡交流,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活力。
对小摊贩给予“人文关怀”也是国际惯例。巴黎、伦敦这样的国际大都市都允许小商小贩生存,俄罗斯的许多地方也鼓励人们从小商贩儿开始走上创业道路。一到周末,美国许多广场都会允许小商贩摆地摊出售小商品和旅游纪念品,管理者还为商贩们提供饮用水。更让人称道的是,为保证一部分“新移民”、“小生意从业者”的生存权利免受损害,纽约市长还否决了纽约市议会提出的对一直被允许的占道经营加以“有条件”限制的法案……
可我们不少管理者在经营城市的过程中,却频频将小摊贩与“污染市容”、“扰民”等不良现象划上了等号。为了城市的“脸面”,有的地方还采取“围追堵截”、“严防死守”的办法坚决不许农民及小商小贩进城叫卖瓜果蔬菜。一旦“违规”,不仅叫卖的商品被城管人员悉数罚没,甚至连拉商品用的交通工具、卖东西用的量具等都被抄走。在这样一种“大气候”下,城管和摊贩们在城市中不断上演“猫捉老鼠”的游戏,由此引发的冲突甚至暴力事件也时有发生……
早在多年前,就有专家和学者提出让小商小贩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设摊叫卖,让其有序经营。在近几年的全国两会上,亦有部分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建议地方政府给守法小贩合理解禁,以保障公民基本谋生权利。更有浙江先行一步,将鼓励小商贩纳入了商业发展规划,其辖下的杭州等许多城市已划定区域,允许市民摆摊儿。这些探索性的创新之举,引来了一片叫好之声。可在笔者的印象中,大部分城市仍然以“影响形象”为托词,视小摊贩为“洪水猛兽”,千方百计压缩这一弱势群体的生存空间。
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经济萧条,大量毕业生和工人无法找到就业岗位的大环境下,政府及时顺应民意,结合当地旅游资源的开放,允许市民在指定的时间或区域占道、占地摆摊经营,或恢复夜市,以帮助低收入群体和失业人员度过经济“寒冬”。试想一下,政府无需多少投入,就解决了一大批人的就业生计难题,它带给弱势群体的不只是一个就业机会、一条增收新路,还有一份稳定的因素。这样“一石多鸟”的好事,政府应办实、办好。
窃以为,“生存权利”是人的一项重要权利,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理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城市如何在无伤大雅的情况下,依法给小商小贩们的“饭碗”一点点不“碎”的空间,不仅事关社会和谐、协调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考验着我们的管理智慧。(高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