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三江口时评  >  快评热论
完善担保抓住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牛鼻子
稿源: 四川新闻网  | 2009-02-24 11:32:58

  在日前召开的广州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政协委员们纷纷为帮扶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中找出路、渡难关“支招”,致公党与民建广州市委员会都提出要在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模式上下功夫,启动“贷款风险准备金”项目等。(2月23日《中新网》)

  长期以来,由于大部分的担保机构资本金较小,担保规模不够用,再加上现有体制尚不健全,担保机构已无法满足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有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广东省仅有8.73%的中小企业申请过担保贷款,认为通过担保可以获得贷款的企业仅占53.82%。此外,担保机构费用高、期限短,也使得中小企业不愿找担保机构,据称,目前第三方担保机构的费用高达企业贷款额度的3%~5%。

  与大中型企业获得银行货款支持有很大不同的是,中小企业最终能从银行获得货款支持,起决定作用主要取决于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而建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由于信用缺失,作为资金供需双方之间的桥梁——信用担保机构在这种不正常的经济活动中所承担的风险及所付出的成本,都要比银行和企业大得多。因为如果贷款收不回来,银行可以要求担保机构偿还,而对于资金实际使用者的企业来说,如果到了无钱可还的地步,这个风险自然就转嫁给了担保机构。

  非但如此,由于担保对象及自身有可能遭受意外事故或自然灾害而蒙受经济损失,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也面临着诸多经营风险。由于担保对象是经营管理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弱、整体信用差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在经营中面临较高的代偿风险、抵押物和质押物风险、流动性风险、担保人地位不平等风险等。商业银行为自身利益考虑,大多要求担保机构对贷款本息全额进行担保以转嫁风险,在对贷款项目监管上,商业银行只设定义务,而不承担责任,这种风险承担的不对称性也加大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经营风险。

  由于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出现时间不长,没有一套现成的可供借鉴的模式,只好参考国外的经验并结合国情自己摸索。目前担保机构自身的资金来源与补偿机制和内部管理问题比较突出,从国内现有担保机构的资金来源看,几乎所有的担保机构的资本金都是创建初期政府投人的资金,担保机构自身实力较小,资本金不大且来源单一,资金的后续补偿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笔者注意到,作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重要举措之一,政府将对一些担保机构进行必要的支持,由政府补贴部分中小企业担保金。同时,我国将探索建立国家级再担保机构。显然,进一步发展和充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并使其高效和强有力地运作,应是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构建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中小企业间“贷款风险准备金”项目;接融资服务体系;设立中小企业融资专项资金等一系列完善担保机制的举措,无疑抓住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牛鼻子。(樊艳兵)

【编辑:张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