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当一辆辆挂着“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字牌的白色面包车,一群群身着统一服装的人,出现在一条条余姚市区的马路市场,对流动商贩进行教育劝导时,许多人抱着怀疑的态度:马路菜场连正宗的城管都管不了,这些“劝导员”能解决“顽症”?但人们很快就发现,早已习惯与城管队员打游击的流动商贩竟然纷纷迁入了各类市场和当地城管部门设置的疏导点。
这些“劝导员”是大连豪雅市容整治和美化工程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余姚探索和试行城市社会化管理新模式后,当地城管部门便将城区巡查外包给了这家公司,工作范围是整个城区的主干道和弄堂等,职责是针对流动商贩引发的环境卫生问题进行管理,工作时间基本上是全天候的。
对此,余姚市城市管理局局长吴志林告诉我们,当地城管部门共辖5个中队,每个中队平均有30人,而余姚城区达35平方公里,每天因流动摊贩引发的环境、卫生和交通等问题很多,仅凭这些人手根本顾不过来。另外,城管执法是按正常上下班时间运作,但乱摆乱停等现象,很多出现在城管队员下班时间。因此采取这种服务外包的方式,也是余姚城管部门在城管人手严重缺乏的情况下的一种创新和尝试。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承担城区巡查的工作人员并不是在“执法”,只是对流动商贩进行教育劝导,在遇到一些摊贩严重违章对其劝说无果后,城管才出面进行执法处理。
据了解,余姚引入企业参与城市管理一年多来,共疏导城区29处马路市场,不仅有效节约了行政管理成本,还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使城市管理工作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然而,我们在采访时了解到,自从余姚引进企业参与城市管理后,有关这种管理模式是否合法,是否意味着把城管执法权也发包委托掉了等争议声,就一直不绝于耳。
其实,余姚城管部门在实行城市管理服务外包之前,曾多次征求了当地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有关部门的意见,在城市管理服务外包合法性得到充分认可后,又在实行新模式成效显著之际,专门邀请城市管理的权威专家召开研讨会再次进行深度论证。
余姚城管部门的法律顾问、浙江姚城律师事务所黄纪锋律师明确表示,《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条款内容都明确政府实施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要积极与社会进行合作,鼓励、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城市管理,因此余姚城市管理实行服务外包是完全依法可行的。黄律师同时指出,在城市“小政府大社会”的新模式下,余姚的这种创新是国际最先进的PPP(公私合营)模式的一种尝试。
目前,余姚城市管理服务外包的新模式已引起了有关专家的关注。在去年底举行的全国城管工作专题研讨会上,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建管理监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林家宁充分肯定余姚城市管理服务外包的做法,认为可以在全国范围进行推广。今年元旦前夕在上海举行的第九届城市管理世纪论坛上,余姚还荣获了全国“城市管理实践案例优秀奖”和“城市管理实践突出贡献金奖”两项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