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特别推荐
民政部答记者问: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唤起全民防灾意识
稿源: 新华网  | 2009-03-02 20:11:26

  新华网北京3月2日电 题:唤起全民防灾意识——民政部有关负责人就我国首个“防灾减灾日”答新华社记者问

  新华社记者卫敏丽

  国家减灾委、民政部2日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为什么要设立“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日”期间全国范围内将部署开展哪些活动?目前我国防灾减灾工作还存在那些不足?……带着相关疑问,记者采访了民政部有关负责人。

  问:请您谈谈设立全国“防灾减灾日”的重要意义?

  答: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

  在这种背景下,设立“防灾减灾日”,既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通过设立“防灾减灾日”,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问:目前已有“国际减灾日”,国家为什么还要设立“防灾减灾日”?

  答:1989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将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确定为“国际减灾日”,旨在唤起国际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敦促各国政府把减轻自然灾害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在设立“国际减灾日”的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设立本国的防灾减灾主题日,有针对性地推进本国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如日本将每年的9月1日定为“防灾日”,8月30日到9月5日定为“防灾周”;韩国政府自1994年起将每年的5月25日定为“防灾日”;印度洋海啸以后,泰国和马来西亚将每年的12月26日确定为“国家防灾日”;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发生7.6级地震后,巴基斯坦政府将每年10月8日定为“地震纪念日”等。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设立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一方面是顺应社会各界对我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将使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问:“防灾减灾日”期间,在全国范围内将部署开展哪些活动?

  答:围绕5月12日“防灾减灾日”,国家减灾委决定2009年4月底至5月中旬在全国集中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活动,其中5月6日至13日为“防灾减灾日”宣传周。

  今年5月12日是国家首个“防灾减灾日”。近日,国家减灾委对组织开展首个国家“防灾减灾日”进行了研究,对各地、各部门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提出了要求,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开展。

  一是开展中小学防灾减灾专题活动。宣传周期间,全国中小学普遍开展一次防灾减灾专题活动。通过组织防灾减灾演练、主题班会、板报宣传、观看防灾减灾影视作品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主题活动,提高学生防灾减灾素养。

  二是开展各类防灾减灾教育活动。针对本地本部门主要灾害风险,立足群众广泛参与,有针对性地向广大干部和群众介绍灾害基本知识、防灾减灾基本常识和避险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

  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演练。针对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卫生防疫、自救互救、转移安置等内容,针对特定人群,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类防灾减灾演练。针对消防安全、生产安全、医疗救护等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和技能练兵活动。

  四是开展“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活动。宣传周期间,各类媒体集中开展各类防灾减灾宣传活动。通过开设专栏、专题,播出有关专题片和影视节目,报道各地活动开展情况、防灾减灾措施经验以及取得的成绩,宣传防灾减灾政策法规,营造防灾减灾舆论氛围。

  问:今年“防灾减灾日”期间,将采取哪些措施保证宣传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答:按照部署,要求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把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提高综合减灾能力的有效载体。各地要成立领导小组,认真制定活动方案,统一部署“防灾减灾日”期间开展的各项活动,在5月12日前后将“防灾减灾日”活动推向高潮。要广泛发动机关、行业企事业单位、学校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使“防灾减灾日”活动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事业单位、进社区、进家庭。党员干部要在“防灾减灾日”活动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要对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以确保“防灾减灾日”活动取得成效。

  问:在开展防灾减灾演练方面,今年“防灾减灾日”有什么考虑?

  答: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演练是提高综合应急能力和实战水平的有效途径。“防灾减灾日”期间,国家减灾委将联合有关部门,在北京举办社区防灾减灾综合演练。演练内容包括紧急救援、转移安置、医疗救护、防灾减灾知识普及等。演练主要请社区居民参与,专业部门配合。各地、各部门在组织防灾减灾演练时,要针对存在的灾害风险和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重视群众广泛参与,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努力实现完善预案、锻炼队伍、提高技能、增强意识的目的。

  问:为什么“防灾减灾日”期间要在学校开展一次专题教育活动呢?

  答:在学校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是国家综合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一个孩子,将影响一个家庭,因此开展学校防灾减灾教育意义重大。今年“防灾减灾日”宣传周期间,全国中小学将普遍开展一次防灾减灾专题宣传教育活动,借助这项专题活动,提高学生防灾减灾意识和避灾自救技能,进一步推动学校防灾减灾教育的普及。

  问:请谈谈目前我国防灾减灾工作中还存在哪些不足?

  答: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已经取得长足进展。但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看,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够健全,动员社会参与防灾减灾的配套措施还不够完善,利用市场功能做好防灾减灾的措施制度尚待健全。二是地方各级减灾综合协调机制尚不够完善,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三是灾害的监测体系还不够完善,预警信息覆盖率和时效性尚待提高。四是全社会各类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灾害多发区群众避灾场所建设滞后,居民房屋灾害设防标准有待提高。五是减灾科技应用和减灾研究需要强化。灾害发生机理、规律、防范对策等研究还需深入,灾害监测预警、灾害综合风险防范处置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应用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问:针对存在的问题,今后应在哪些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答: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应着力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方面,要进一步健全灾害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尽快制定综合性的减灾法,明确政府、社会和受灾群众的权利与义务,规范政府的灾害管理行为,强化对灾害管理工作的监管,使自然灾害的救助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

  二是在减灾工程建设方面,要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重大减灾工程建设,切实提高多灾易灾地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抗灾能力;做好农业和农村减灾工程、工业和城市减灾工程以及重点地区减灾工程建设工作,全面提升国家整体减灾能力。

  三是在减灾管理体系建设方面,要加快各级减灾体系建设,健全各级减灾综合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减灾委的综合协调职能,全面提高国家灾害应急反应能力和管理水平。

  四是在减灾科技应用方面,要尽快构建国家减灾救灾信息共享平台,加强跨部门、跨学科重大减灾问题的研究,加强现有减灾科技的推广应用,充分发挥科技在减灾中的重要作用。

  五是在减灾宣传与教育方面,要广泛开展减灾“三下乡”活动,普及减灾知识,提高全民减灾意识,使减灾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对灾害管理人员进行职业培训,逐步培养一支高效率的专业队伍,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逐步构建社会化的防灾减灾网络。

  六是在国际合作方面,要根据国家减灾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优先减灾领域,积极拓展和加强与有关国家、联合国机构和区域减灾组织的合作与交流,重点加强灾害监测预警预报、重大灾害应急救援、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社区减灾、人员培训和减灾宣传等方面的合作。

【编辑:吴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