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罗涟浩 陈海波 吴红波)昨天,八旬残疾老人毛纯宴露出久违的笑容:江北区甬江街道甄隘村慈善联络站工作人员前来看望并送来了1000元善款。老人最近生病,这笔钱正好救了急。如今,江北区106个村已全部拥有慈善基金,基金总额达到7120万元。据省慈善总会调查,江北区是全国惟一实现村村有慈善基金的县(市)区。
“过去,不少村也在开展困难村民临时救助,但由于缺少完备机制,在运作上存在很多不规范状况。”该区慈善总会副会长冯君其介绍,随着农村慈善事业的发展,如何用好慈善资金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去年8月,区慈善总会推出了“百村慈善基金”行动,建立从区慈善总会、镇(街道)慈善分会到村慈善联络站的运行监管机制。
根据经济条件和社会捐助款的多少,该区各村分别和区慈善总会签订为期三到十年的协议,建立从10万元到260万元不等的村级慈善基金。基金由村里掌控,每年将6%的增值款打入慈善总会账户。按照谁募集谁使用的原则,慈善总会将这笔增值款再加上其他社会捐助款项分批预拨给镇(街道)慈善分会,并对其使用进行严格监管。鉴于慈城镇19个经济薄弱村可用资金缺乏,区慈善总会和镇(街道)分会分别给予25%的增值款补助。
根据规定,该区去年可使用的村级基金增值款总量为427.2万元。区慈善总会规定,善款主要用于助医、助学、助残、助寡。村民需要慈善救济时,必须填好统一的表格,村里审核后交到镇(街道)慈善分会,由分会批准并发放善款,金额在2万元以上的则必须经区慈善总会批准。为真正实现“雪中送炭”,整个救助审批和善款发放过程时间一般不超过三天。
甬江街道夏家村的曹菊香老人去年年底因脑中风花去不少钱,虽有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补助,但个人支出部分仍让她难以承受。村慈善基金紧急支出了1.5万元,帮她渡过了难关。到去年年底,该区的村级慈善基金会已先后救助困难农民2042人,发放善款134.7万元,额度从200元到2万元不等。
“去年结余善款加上新一轮即将到账的基金增值款,今年村级慈善救助的力度将明显加大。”冯君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