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看病难看病贵”这个备受中国百姓关注的问题,数位赴京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委员二日却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中国看病不算难,也不算贵,而是患者求医标准过高,导致医疗资源“拥挤”。他们认为,应该对“看病难看病贵”给出定义,确立标准。(3月3日中新网)
“看病难,看病贵”是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多年来“两会”议论的热点。此次医药卫生界委员所说的:中国看病不算难,也不算贵,不知站在什么立场来说,根据是什么?
先说说看病难,我国是个农业大口,农村人口占多数,而设备齐全,医疗技术全面的医院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农村不少地方医疗设备简陋,医疗人员医术相对较低,这就迫使一些难病,大病的患者往城市就医。而城市的医疗布点也不平衡,一些社区医院只能看些伤风感冒之类的小病,急病大病仍然还得转到大医院医治,再说,城市越大公立医院的设备技术越先进,城市越大医术特色越突出,如有的城市医院治疗肿瘤是全国数一数二,有的城市医院治疗眼病是全国数一数二,这就难免此类患者相对集中往城市跑,如果是当地能治疗的病状,有谁舍近求远花费那么大的成本去求医。所以有的医院人满为患,看个小病要花一两天时间,住个院要排队等上一两个星期就不足为怪了。看病难不难只要到一些大医院去看一看,那川流不息,人群涌动的场面就一目了然。
尤其要说的是看病贵,看病贵是当今最突出的问题,现在到医院看个小病花个几百元是常事,住院花去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也屡见不鲜,如:南京市副市长陈家宝曾感叹说,“现在都在喊看病贵,为什么药价到老百姓手里就翻了几番!拿我自己来说,几年前在镇江看个感冒就花了4000多!”身居高位的副市长尚且如此,一般的百姓呢?现实中“小病挺,大病拖,重病只好见阎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并不少见。
一些人往往喜欢同国外比,国外看病是什么情况,作为老百姓并没有几个知晓,但是我国的国情远不能与国外比。我国人均GDP还排在世界100位之后。农村还有2000万贫困人口。此种国情怎能与发达国家相比,再说服务和医术与国外能比吗?
其实要给“看病难看病贵”下定义并不复杂,那就是公众说了算,公众的体会最深,最有发言权,其它别无标准。拿国外来说事,让公众弄不懂,看不清,无非就是为“看病难,看病贵”找托词,说穿了就是为本部门的利益说话,为自己的利益说话,这种辩解的理由太低档。
当然,作为政协会政协委员可以畅所欲言,但是政协委员更应该多一份责任,站在公众的立场,公正的评价自身的工作,而不应该胡比乱编,转移公众的视线。这种“看病不算难,也不算贵”的言论,与事实不符,有失政协委员的身份,必然引起公众的极大反感。(罗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