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和同事的一次闲聊,如果没有同事的一个善意提醒,姚潮荣恐怕到现在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心中的感激之情。11年了,姚潮荣一家一直受到一名基层人民警察的默默资助,而正是有了这名民警的热情帮助,他们一家人才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树起了生活的信心。
姚潮荣是马渚镇四联村人,今年55岁。1996年5月,正值壮年的姚潮荣在帮助一户村民建房时不慎从3楼摔下,造成了重伤。在病床上足足躺了大半年后,人虽然能站起来了,也慢慢恢复了一定的劳动能力,但毕竟落下了病根,别说是泥工不能做了,就连农田里的重活也干不了了。姚潮荣出事的时候,女儿才7岁,妻子还怀着孕,他这一摔,全家的顶梁柱塌了,生活顿时陷入了困境。
好不容易挨到了第二年的年底,大病初愈的姚潮荣借了一个好心村民的半间房,开起了一家专卖日常生活用品的小卖部。从那时起,夫妻俩起早贪黑轮流守着这个小卖部,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姚潮荣记得,小卖部开张一年后,马渚派出所的一名“徐警官”到村里了解情况。当他了解到姚潮荣一家病的病、小的小,生活很困难时,就对姚潮荣说,“今后你有什么困难可以来找我,我一定会尽力帮助的。”
转眼到了1999年的春节,就在姚潮荣几乎忘了这名“徐警官”的时候,同村的一个小后生突然来到店里,交给他一个信封,说是派出所的“徐警官”让他带来的。信封里装的是500元钱,姚潮荣一时呆住了。这些钱,让姚潮荣一家深深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温暖。
这以后,每逢春节,这名“徐警官”总会托人送来一个信封,信封里的钱也从500元、700元、800元,一直增加到现在的1000元。对“徐警官”送来的这笔钱,姚潮荣从不轻易动用,他一直记得徐警官托人捎来的一句话,“这些钱是给两个孩子学习用的。”每次收到钱,他总会小心翼翼地保管起来,必要时给两个孩子交学杂费,买些学习用品。
姚潮荣和这名“徐警官”素昧平生,后来他才听说,“徐警官”的老家也在四联村,但他很小的时候就随父母离开了这里。虽然每年都能收到“徐警官”送来的钱,但11年来,姚潮荣只见过“徐警官”两次,最近的一次还是前年春节,“徐警官”回老家走亲戚时特地来看望他。
姚潮荣夫妇都是老实本分的庄稼人,这些年,除了心里时时刻刻记着“徐警官”的好,每年向“徐警官”打个电话问候一声,夫妇俩实在不知道该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一家人的感激之情。直到前几天,姚潮荣在现在打工的企业和同事闲聊时,无意中透露了这件事,才在一位同事的提醒和鼓动下,主动给本报打来电话,希望能通过媒体向“徐警官”表达由衷的谢意。“好听的话,我也不会说,只是想要好好谢谢‘徐警官’,谢谢他这么多年对我们一家人的关心。”
这位好心的“徐警官”到底是谁?根据姚潮荣提供的线索,记者打听到这位“徐警官”就是市公安局治安大队的徐建军同志。(倪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