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3月6日电 (记者 岳德亮 裘立华)“看病贵”,一直是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如何缓解“看病贵”?全国政协委员、利时集团董事长李立新建议,政府在降低药品价格的基础上,可逐步建立与公立医疗机构扩大使用廉价药物制度相挂钩的经济补助制度。
作为一名来自宁波市的全国政协委员,李立新告诉
记者,2007年以来,宁波市就把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公立医院良性发展的制度创新和切实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等一系列问题联系起来统筹探索研究,通过将医院销售最小包装单位价格在30元及以下的药品列入廉价药物等措施,使得廉价药物基本覆盖了临床需要的基本治疗药物。
宁波市还提出了4个控制指标,即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每门诊人次药品费、每住院床日药品费、廉价药物使用金额占全部药物使用金额的比例,并纳入经济补助考核范围。其中门诊、住院均次费用两个指标为刚性指标,达不到要求当年度财政不给补助。
“当前,县级以上医院的主要收入包括药品收入、医疗服务收入、政府补助三部分。因为政府补助相对有限,医院基本上依靠药品收支结余弥补医疗服务亏损。”李立新委员介绍说,长期以来,因为政府对公立医院经济补助有限,医院目前主要依靠以药养医维持生存和发展。而建立公立医疗机构廉价药物制度,通过确定廉价药物的品种和数量,将医药费用增长控制比例、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廉价药物使用的数量和金额占全部药物使用数量和金额的比例等指标纳入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给予挂钩补助,逐步扭转和改变医院过度使用高价药物的倾向和行为。
李立新委员说,推行廉价药物制度,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患方、医方、政府等多方利益,这是公共财政对卫生事业投入方式和机制的一次积极探索。在切实控制群众医药费用增长的前提下,扭转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传统发展模式,引导公立医院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对症下药,切实保障群众健康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