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16只开放式基金不愿分红基于何种心态
稿源: 宁波晚报  | 2009-03-09 14:01:16

  继上月末信达澳银旗下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信达澳银精华基金首次分红以来,日前,嘉实超短债基金向持有人派发每10份份额0.06元的现金红利;富国基金公司本周也公布了旗下富国天丰基金的分红信息……

  而这,让持有了一只基金已长达数年却始终未尝过分红甜头的部分老基民愤愤不平。

  16只开放式基金两年多从未分红

  家在鄞州区的闻女士2006年7月以1元面值认购了5万份的南方稳健2号基金,随着大盘飙升,这只基金表现一直不错,净值一度超过2元,令闻女士欣慰,然而,也是这只基金令其沮丧——成立至今,闻女士从未从中得到过一分钱的红利。

  “基金的收益分配不是每年不得少于一次吗?”对此,有基民提出质疑。

  事实上,2004年中国证监会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规定,年均一次以上的收益分配,且分配比例不得低于基金年度已实现收益的90%。而此项规定是就封闭式基金而言的,开放式基金则一般是通过合同约定。

  “开放式基金分红一般具备‘基金当年收益需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收益分配后单位净值不能低于1元面值’、‘投资当期出现净亏损时,不能进行分配’三个条件。”市中行注册金融理财师虞华简单归纳。

  事实上,资料显示,自2006年7月至2008年6月,南方稳健2号基金年度收益始终盈利,可该基金仍未见分红。

  记者随后查询当前400余只开放式基金发现,个别在2006年、2007年发行的基金无疑经历了大牛市,却仍“一毛不拔”,而这,难免让基金持有人忿忿不平。

  而到上周五,成立于2006年6月的华宝收益基金的相关信息同样显示:累计分红为0。按照基金分红条件,该基金当前已完全可以将面值以上部分收益进行红利分配(上周五的累计净值为2.2393元)。华安、华夏、东方等几只基金也是类似情况。

  据Wind资讯统计,过去两年多里,从未进行过分红的开放式基金有16只,涉及13家基金公司。它们在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盈利,合计截留了高达810亿元的可分配收益。

  不愿分红基于何种心态

  如按照南方稳健成长2号基金招募说明书规定,“基金每年收益分配次数最多为12次,全年分配比例不得低于年度可供分配收益的90%”。既然基金曾多次满足分配条件,为何仍要规避契约中的分红条款呢?

  此前,有基金经理解释,基金的分红不同于股票分红,分红意味着基金不得不兑现一部分的股票,假如基金公司看好后市,却不得不为了分红被动抛售“筹码”,降低仓位,必定不利于操作,对基金净值的贡献也不利。

  而市交行理财经理张一峰认为,对后市的判断未必是基金公司分红的主要依据。有些基金选择不分红,是出于打造品牌的考虑,如“最牛基金”华夏大盘精选成立4年多,每10份仅派发过红利0.28元;有些基金频频分红是因为按照契约规定,该基金在某一区间内实现盈利就要分掉。如果基金选择高额分红,很可能是出于扩大规模的考虑——分红之后,投资者可以更低的净值申购。

  “从管理费收入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基金公司是不希望资产流出的,如果不分红,或者将分红进行再投资,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收入可以增加,又省掉了减仓变现的压力,所以,基金公司难免最大限度地利用契约中的漏洞不分红或者少分红,采取份额拆分等手段以规避分红。”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基金分析师胡立峰坦言。

  质疑声浪越来越高

  据记者了解,前述16家连续两年符合分红条件却不分红的基金中,目前已经有9家的净值跌破了1元面值,其余也或多或少出现损失。而这,也使得质疑的声浪越来越高。

  对此,一些基金经理以“其实要享受开放式基金的红利,投资者完全可以通过部分赎回来实现”的托词来回应投资者的疑问。但据记者了解,对个人投资者来说,赎回将产生0.5%的赎回费,而对机构投资者来说,更需面临高达25%的所得税。相比之下,分红则无需任何费用。

  不少投资者开始在网络相关论坛上呼吁,希望由证监会牵头,建立更平等、详尽、相互制约的基金合同,将包括分红在内的条款设计得更加明确、清晰,排除不必要的漏洞。(记者 崔凌琳)

【编辑:沈媛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