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外媒
宁波大力扶持发展民办博物馆
稿源: 中国文物报  | 2009-03-10 10:22:48

  近年来,浙江宁波民办博物馆发展势头强劲, 发展脉络清晰,政府部门采取了积极的扶持政策。从1997年该市鄞州区诞生第一家民办宁波服装博物馆以来,先后在慈溪、宁海、象山兴起,再到鄞州群体化发展,以及目前余姚、奉化、江北态势的涌动,至今已经发展到30余家,其中企业创办的20余家,收藏家、艺术家以及村镇集体组织创办的10余家。不少像宁海何晓道的十里红妆博物馆、象山的张德和根雕艺术馆等民办博物馆植根地域,铸就特色,已经创出品牌,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力,甚至走出国门,进行对外文化交流。

  宁波民办博物馆发展的基本做法

  (一)探索博物馆运作的多样化模式

  1.国助民办模式,即政府出资或土地使用等方面上出台优惠政策,帮助收藏家、艺术家建馆。如被列为浙江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的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创办于2003年9月,政府累计投资近1000万元建造了博物馆场馆,展馆面积达到3000多平方米,1260多件展品都是收藏家何晓道先生20多年的私人收藏,这些展品展示了明清江南地区传统婚嫁习俗和闺阁文化以及浙东独特的传统工艺。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十里红妆品牌,2008年,宁海县政府再次决定选址扩建,计划总投资1.5亿元,占地80亩,利用民间收藏家资源,建成包括十里红妆馆、门窗格子馆、门窗木雕馆、民间绘画馆、百床风情馆、百座手工馆等江南地区明清艺术和民俗以及由此延伸的特有文化体系组成的大型博物馆群。

  2.民企民办模式,即企业自主投资创办馆舍。如宁波鄞州区华茂堂美术馆、宁波(鄞州)明贝堂中医药博物馆、翔鹰百美甬式家具博物

  馆。这种运行模式的特点是博物馆的投资主体是企业,其日常费用主要依托企业支持,企业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借助博物馆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3.合作联办模式。即政府、乡村、企业三方合作联办模式,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如宁波服装博物馆1998年由宁波轻纺城集团公司发起,多家服装企业支持参与建设。为了更好地运营和展示,由鄞州区政府2007年决定迁址重建,投资在鄞州下应街道湾底村的天宫庄园景区建设新馆,并委托天宫庄园景区负责管理。

  (二)借助民办博物馆平台实现保护展示“三结合”

  1.博物馆与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发展民办博物馆的根本目的,就是抢救保护民间文物藏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作品。民办博物馆的发展,极大促进社会文物保护意识、利用展示意识、博物馆意识。从传统古玩藏品的征集收藏,到近现代手工作坊、艺术作品和生产生活用品、民俗用品,再到照相机、手表等工业技术产品的征集与收藏,为今后宁波地域文明的传承、展示与发展、创新奠定了新的人文基础。

  2.博物馆与旅游景区建设相结合。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奉化刚刚建成溪口博物馆新馆,即将对外开放。该馆由奉化溪口旅游集团公司投资,综合展示溪口古镇的发展历史,作为丰富景区参观的一个重点项目加以建设。又如它山石雕博物馆主要为了它山堰景区的开发而建,这些博物馆中,虽然有国办也有民办,但一个共同点就是博物馆并不是以赢利为目的,主要是促进景区游客量增加,提高景区的整体收入。因此,它是和景区捆绑一体化发展的,实行企业化管理体制、实现多样化经营机制,遵循文化体制改革精神,实现多方资源互利共赢的结合或整合。

  3.博物馆与生产基地展示相结合。这类博物馆从一些大的企业产品陈列馆向博物馆的延伸,做到企业产品的陈列和产品的历史展示相结合,还具有展卖、广告等功能。从而在发展机制上,走出企业,走向社会,实际上就演变成工业或手工业博物馆。如慈溪市长河镇草帽博物馆就是推动企业草帽编织加工生产。宁波世界厨房文化博物馆投资主体宁波欧琳集团是国内厨具行业的龙头,博物馆中的欧琳主题馆和厨房未来体验馆为工业博物馆发展初露端倪,提供了示范。

  (三)出台政策鼓励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

  早在2004年,宁波在制定出台《宁波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时,就明确提出要建设以宁波博物馆为龙头、专题性博物馆和行业性博物馆为两翼,民办博物馆作为重要补充的宁波博物馆体系。随后,又在2005年,宁波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意见》中强调指出,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兴办民办博物馆(纪念馆),对民办博物馆(纪念馆)在规划建设、土地征用、从业人员职称评定等方面,享受国有博物馆同等待遇。与此同时,慈溪等相关县(市)区也积极促进区域内民办博物馆的发展。

  2008年8月鄞州区出台了《关于鼓励促进鄞州区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试行)》及实施暂行办法,从场馆建设与运作、资金补助、用地保障、人员配备、综合设施与服务配套等方面提出了详尽有力的扶持措施,最高补助额度可达400万元。

  宁波民办博物馆发展的特点

  目前,宁波民办博物馆正处于发展初期,以鄞州区为例,目前,宁波鄞州全区已建、在建及筹建的各类博物馆共18座,其中国有的8座,民办的10座,总占地270多亩,建筑总面积约8.3万平方米,建筑陈列投资总额约7亿元,国办与民办交相辉映,整个鄞州区将达到每4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的密度,达到发达国家的博物馆人均拥有量,并呈现以下发展特点:投入主体多元化。当前,鄞州区民办博物馆投入主要有三类:一是政府投入,二是企业投入,三是艺术家投入,并已由政府投入为主向社会投入为主转变。展品来源多样化。除政府国有的文物外,主要渠道来自社会民间。大体包括区内的企业、区内的艺术家、国内的企业家和收藏家、鄞州籍的艺术家、科学家等,还有,面向社会征集文物更是普遍。在鄞州区已建、在建的民办博物馆中,收藏或展示的藏品价值品位很高,不乏难得一见的珍品。如紫林坊艺术馆内展示了150余件老红木高仿明清家具、骨木镶嵌家具和100件紫檀木雕刻精品,其中14件沉香木瘤雕刻作品总价值可达近千万元。华茂堂美术馆收藏的1000余件中国书画作品和油画,作品购买总投资超过7000万元。许多作品为元、明、清及近现代中国著名书画家的经典作品和中国当代“俄罗斯画风”的画家作品代表性作品。还有在建的它山石雕博物馆,其藏品包括南北朝、唐代佛教石刻造像,宋、明、清佛教石刻造像,道教石刻造像、石刻建筑构件等800余件,藏品总投资达1.8亿元。功能定位个性化。有综合博物馆、专题博物馆、工业博物馆、艺术博物馆,各具风格,特色鲜明。其中,一些博物馆可谓引时代之先,突破了人们对传统博物馆原有的认识,集收藏研究、展示展卖、产品体验、设计研发和工业旅游于一体,并搭建了与世界同行生产的交流平台。

  宁波民办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原因

  宁波民办博物馆发展之所以势头强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丰厚的民营企业资本、丰富的民间藏宝以及儒商传统的企业文化素养是宁波民办博物馆发展的强劲动因。 在浙东学术文化精神感召下的宁波企业家、收藏家一直有着参与文化建设、回报社会的文化良知,是促进一座城市博物馆事业繁荣的重要力量。企业、艺术家、收藏家、爱好者、旅游景区等纷纷参与博物馆建设和管理,实现了藏品来源的社会化以及各界对博物馆的公益性捐赠,都彰显了社会博物馆意识的明显增强,为该市博物馆事业整体繁荣开创了崭新局面。

  (二)各级政府及文化部门采取积极的鼓励政策是宁波民办博物馆发展的关键所在。 宁波的政府及文化部门对待民办博物馆始终采取积极的鼓励支持态度, 他们认为,民办博物馆发展的主流是好的,是国有博物馆的重要补充,是通过文物保护、遗产保护,最终贡献社会、服务社会、惠及人民、实现共建共享的直接窗口和平台。宁波鄞州区民办博物馆事业发展所带来最为积极的效应,也就是实现了从文物大县向“博物馆之乡”跨越。

  (三)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的高涨热情是宁波民办博物馆发展的基本条件。从宁波博物馆开馆以来免费开放至今,日均参观人数在5000人次以上,就足以说明人们对博物馆精神文化产品所产生的需求,尤其对一些能展示中国优秀文化精粹的历史文物、馆藏精品存在着浓厚的兴趣,对浙江和宁波地域的历史文物、民俗生产生活用品也存在着追寻记忆、追寻往事的兴趣。但是由于各种历史遗留的原因,宁波各大国有博物馆的数量和质量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观赏需求。人们期待着丰富的民间收藏浮出水面,得到文化展示和有效传播。所以人们的关注程度成为宁波民办博物馆快速发展的催生剂。

【编辑:沈媛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