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焦点报道
浙江公款按摩局长被免续:部分官员为其喊冤
稿源: 法制日报  | 2009-03-12 14:34:56

  经浙江省东阳市人大常委会表决,被传得沸沸扬扬的“公款按摩局长”韦俊图已被依法免去东阳市审计局局长职务,但记者连日来在东阳市采访发现,因此事引发的如何监管公务员公款消费这一问题,仍是此间人们热议的话题。

  “韦俊图事情出来后,市里头正在抓公款消费一事,如今外出吃饭,能推就推,能免就免,省得招惹是非。”说起请客吃饭,东阳市一位公务员似乎有点谈虎色变。

  东阳市公安局一中层干部则向记者叹苦:“别说公款吃喝,现在我们业余时间出来吃个饭都得上报登记……”

  “我们这里的电话就没停过”

  位于浙江省中部的东阳市是我国著名的教授之乡、院士之乡,但近日东阳出名,却与一段“公款按摩”公案有关——今年1月,网络上一份帖子把东阳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这份帖子上传了浙江某县级市审计局局长按摩消费清单。消费时间发生在2003年;所列的服务项目包括贵宾包房费、钟费、加钟、小费、饮料等,全部采用挂账形式,4次消费,共涉及金额7126元,由审计局一名韦姓人士签字。

  此事招致热议。网友搜索后很快确定,“公款按摩局长”是东阳市审计局局长韦俊图。

  “自韦俊图事件曝光后,我们这里的电话就没停过。”东阳市委宣传部一负责人向《法制日报》记者介绍说,东阳市委、市政府领导从网络上获悉这一消息后,立即指示有关部门组成调查小组严查此事,然后做出三条处理意见:由韦俊图本人支付消费款项;对韦俊图公款娱乐一事进行立案调查;在全市进行举一反三教育。

  事件引起警觉但不以为然者仍有

  “目前,韦俊图已全额退还7126元公款按摩费用。经法律程序,也已被免去审计局局长职务。”东阳市纪委一负责人向《法制日报》记者介绍说,因此引发的机关整风、治理公款消费专项活动正在东阳轰轰烈烈地开展着。

  “虽然此事属于个别干部问题,但反映出我们在干部廉政与作风建设方面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金华市委常委、东阳市委书记张仲灿多次在公开场合要求,以韦俊图事件为教训,举一反三,在全市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专项教育活动。

  但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韦俊图是冤大头,凑巧被网络干掉了。现在哪个政府机关不是公款接待账单一大叠?这是官场潜规则,只不过心照不宣罢了。”一位局长对记者抱怨说,“治理公款消费顽症是全社会的问题,东阳自己折腾自己,能起多大作用啊?”

  “治理公款消费不能光靠开会,光靠教育。”东阳市一位退休老干部也对《法制日报》记者抱怨说,如果东阳市委市政府真想借此动真格的,只要组织人马到各单位好好查查近五年的公款消费账单,然后也比照韦俊图进行处理,那么,即使不开会,“公费娱乐成惯例”的歪风自然也会销声匿迹。

  采访结束时正值中午,接待记者一行的小李面露难色对记者说,“本想在外面请你吃饭的,现在风声这么紧,不好意思,就在食堂里将就着对付点吧?”

  吃着工作餐,小李对记者说,我们这里还算宽一点,公安局那边管得更紧。前几天,我们几个老同学聚会,在交警大队上班的小张外出吃饭前还得专门向领导打报告呢。

  在东阳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局的确建立有“民警应酬报告制度”。这一制度规定,民警无论是工作接待还是私人交往,无论是宴请他人还是接受他人宴请,无论是在饭店宾馆用餐还是在家设宴招待,都必须向领导呈递书面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应酬的理由、时间、地点、交通方式,应酬对象以及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公共财政监督应当纳入法制轨道

  从温州出国考察事件到东阳公款按摩,公款消费现象为何屡禁不绝呢?

  “问题出在我国没有实现公共财政民主化。”浙江财经学院法学院院长韩灵丽教授对《法制日报》记者说,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由政府决定、由政府审计,在不受群众监督和法律约束的情况下,掌钱官员对财政资金的浪费几乎是必然的。

  韩灵丽认为,解决问题的出路是要建立起监督机制,除了法律监督,还应包括舆论监督、群众监督。要通过立法形式,在法律上保证公众对公共财政支出的知情权、监督权。

  “都说审计部门是公共财政的‘看门狗’,受纳税人之托捍卫公众财政。可东阳市此次滥用公款的,恰恰就是掌握着监管权力的审计部门自身。”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志邦说,这一事件除了暴露出当地公共财政监督的混乱状况之外,还带出一个新问题:审计局审别人,谁来审计审计局?

  “解决这一制度困境,同样得靠制度建设。”王志邦建议,应创造条件让有切身利益感的全体纳税人来监督公共财政。引进第三方独立审批报销机构,所有机关事业单位的财务出纳都由地方财政局和财政所委派,直接对地方财政局财政所负责。地方人大代表有权检查地方财政局财政所账目和报销发票。取消机关事业单位任何小金库。

  “只有多管齐下,才能防止审计部门监守自盗。”王志邦说。

  本报记者 陈东升 本报实习生 王春芳

【编辑:胡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