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本报连续报道的慈溪私塾班引来了市民的极大兴趣和关注。来电的市民表示,这是个很好的尝试,它有效补充了孩子的人文素养教育。
从上海的“孟母堂”到武汉的“童学馆”,公务员陈先生对这几年我国出现的一些现代私塾一直很关注。“和我一样,现在不少家长对孩子的人文素养有较大的期望,寄希望于传统文化的传授。其次,传统文化是民族之根,现在我国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这样的私塾能让孩子从小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家住西湾路的许女士说,现在的教育功利性相对比较重,包括一些教师一些家长,好像对孩子的教育就是为了以后考大学找工作赚钱似的,缺乏做人方面的教育,孩子的人文素养教育可谓是严重缺失。“现在学校的教学大多存在着说教味浓、形式单调等问题,如果这些传统文化的教育能加进去,就比较理想了。”
市民刘先生是江东一所小学的老师,他就曾经在自己的班级里尝试过国学教育。“我的实践表明,只要形式活泼、内容有趣,孩子还是乐意接受这些东西的。”刘老师觉得慈溪这个私塾班的课程安排得很好,“那里还有手语、感恩教育;还教孩子叠衣服、被子,内容很多,并且很有针对性。”
很多家长都表示,他们也愿意送孩子进类似的私塾进行学习,而更看重的是培养孩子的人文素养,不单单是对知识的掌握。(记者 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