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聚精会神看戏文。
候场的演员做了个俏皮的鬼脸。
大人们忙看戏,小孩子忙游戏。
指路:位于东钱湖南岸,韩岭村内。宁波市区坐620路公交车直达韩岭站。
热热闹闹的戏文
赶到韩岭村金祠戏台的时候,一出《沉香扇》正进入高潮。华丽的服饰,婉转的唱腔,令人眼花缭乱。
戏是大团圆的结局,男女主人公最终结成金玉良缘,拜堂成亲。于是,台下观众们的脸上都是一副心满意足的神情。两三分钟,众人拎着小椅子迅速散场,演员们则没来得及卸妆,就聚集到几张简陋的桌子旁用晚餐。这时刚过下午4点,这么早吃晚饭,是为了有充裕的时间准备晚场的演出。晚餐很简单,几样蔬菜拌着白米饭,他们照样吃得津津有味。
看挂出的牌子,他们是台州歌舞越剧艺术中心的演员,整个剧团有50多个人,明显规模要比一般的草台班子正规、庞大许多。单今年春节期间,他们赶了三个地方的场次,煞是忙碌。
祠堂里热闹,祠堂门口同样热闹,简直成了临时的集市,卖水果、卖臭豆腐,还有卖糖炒栗子、日用品等等,小贩们笑得合不拢嘴,直说:“生意从没像今天那么好过!”
连演五天的大戏,热闹了祠堂,热闹了古戏台,热闹了整个村子,也热闹了村民。若有兴趣体味乡村大戏的城市居民,就请明年赶早吧!
金氏宗祠的由来
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35岁的史浩乘着水上“巴士”,从明州城内经东钱湖多次往返,写下了长诗《东湖游山》。15年以后,史浩考中进士,隆兴元年(1163年)拜为宋孝宗丞相。当时诗中的韩岭,已经是宋代九大市墟之一。《辞海》解析“墟”,为固定的市集。
在明清时代,韩岭村已形成为韩岭街,以逢五逢十为定期集市,平时百余家商号常年开张,自南向北的中街、上街、后街长达千米,密集的民居参差其间。千余户近三千居民之中,金氏占四分之一。故在韩岭街的十二大姓、四十八小姓之中,金氏宗祠是最显赫,最有人气的宗祠,每逢年节做戏,全村的男女老幼都会在祠堂中共享乐趣。
韩岭,原住韩氏,现无韩姓居住。村墟座落在总面积22平方公里的东钱湖东南岸,东、北、南三面环山,西、北面对东钱湖。陆路交通东通咸祥、大嵩、象山港,西与南通奉化和宁波城。而水上交通既可轻轻松松抵达沿湖各乡村,又可直达宁波及奉化的东乡。千百年以来的天时、地利和人文,曾辉煌于浙东,2005年被评选为宁波首批历史文化名村。
金氏终于成为韩岭的主姓,始于明代初年(1368~1378年)。
始迁韩岭的金氏始祖金益后自鄞县城北姚江居于韩岭,至第三代金忠、金华兄弟时发迹。金忠幼习《易》,光绪《鄞县志》人物传记载金忠是鄞县城西神卜袁珙的弟子,协助金华守备北京通州,偶然入城,为未当上皇帝的燕王朱棣(永乐帝)卜相,鼓动燕王必显贵。燕王朱棣夺皇位称帝后,封金忠为兵部尚书,其弟金华也升拜为兵部尚书。但自号“白云先生”的金华不愿为官,纵情诗酒,回乡隐于湖山深处,终老于87岁。
金忠之子金达在洪熙元年(1425年)升翰林检讨,后裔在清代又有科举学子,于道光壬午(1822年),在村后面南的缓坡,背座狮山,面对象峰,起造金氏宗祠,占地近2000平方米。
气派十足的戏台
事实上,“金氏宗祠”原有两座,另一座位于村东广济亭前,现已改建为学校。这可能因金氏发迹时,金忠、金华分为两大系脉,在明代已建有两大“金氏门楼”,相距数十米。而曾经改作为粮食仓库的“金氏宗祠”终于被保留下来了。
保留下来的金氏宗祠在2002年经韩岭村村委和金氏后裔共同出资进行整修。祠堂坐西北朝东南,平面建筑为三进七开间,宽33米,进深62米。外观依“红庙黄寺黑祠堂”,髹成肃穆庄重的灰黑色。门前空地立两对稻桶式高8米的旗杆。头门硬山式,格栅栏门。檐廊高7米,宽8米,深2.5米,外墙八字式墙基石,刻“双狮戏球”、“太师少师”,卷棚顶刻雕龙凤花卉,正中悬“金氏宗祠”金字匾。左右粉墙圆框内书“福”、“禄”两个凤篆榜书。
仪门开一道,立二扇高达3米的厚实木门,门后壁上嵌清代道光壬辰年(1832年)和民国十九年(1930年)重修“万松堂”的石碑,东厢房有咸丰戊午(1858年)石碑刻“祖堂演戏兴奉祀白云公”等字样。
仪门的屏壁之后,就是气派十足的戏台。台宽5米,深5.5米,台面高1.8米,台前两根石柱和台后两根杉木支撑,石柱上刻有对联:
今乐犹古乐,工歌偕伦采苹看;
迎神复送神,岁荐惟思诒高远。
戏台的屋顶是一座龙吻歇山顶的翘角建筑,台额前有雕刻倒挂花篮,檐下花栱6出10朵花形昂头,藻井的四大一小五卷棚,仅漆暗红色。
由于金祠戏台造得特别高,所以适宜武打班子。据老一辈回忆,当年曾经用三张八仙桌叠在戏台上,武生从桌顶一个空翻到台上,赢得满堂喝彩。闻名全国的京剧老生周信芳大徒北陈鹤峰,及名艺人王桂卿、白云亭、筱毛豹、韩素兰、小王其昌、二毛豹、月月红、韩树道等,却曾此台献艺。甬城老大鸿寿、宋祥记、新大鸿、韩记大连升等多次在此表演。其中正月十五一般都做上灯戏,一年之中要做30余场,附近乡村到祠堂看戏者络绎不绝。
金祠戏台左右及前面留有12米~20米的空地,大多由村民自带长凳在看戏之前排列座位。过去厢楼的楼上是男宾的包厢,楼下则是女眷们独享,如今已无此分别。
面对祖堂的大厅宽30米,深12米,可容纳数百人看戏,正中挂《万松堂》,50根大木柱之间的梁枋上挂着10多块表示金氏富贵荣耀的匾额。其中如道光戊子的《登科》,二十世孙的《叔侄贡元》,道光乙酉《登科》、永乐四年《兵部尚书》、《兄弟登科》,光绪十九年《登科》等。挂在大厅和厢楼的许多对联,都写着韩岭金氏的祖上建功立业、敦促后裔们继往开来的字句,如“德传百世丹心昭日月,名耿千秋刚正映湖山”;“先祖尚书积德千秋,后继儿孙世昌万代”等等,令人目不暇接,感受颇深。 张落雁 杨古城/文 余 慧/摄
名词注释
格栅栏门:又称直棂门或直棂栏干,用直立的木条制成透空的门或窗,起到阻止人畜进入,但可以观望、透光的功能。
祖堂、大厅、正厅:民间祠堂祭祖及收藏先人神位、谱系的场所,一般又称大厅、祭厅、正厅等。但民间的“厅”主要功能是会客和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