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区县(市)  >  鄞州
博物馆,为何“扎堆”鄞州城乡大地?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9-03-16 07:45:03

宁波(鄞州)博物馆(陈云波 摄)

朱金漆木雕刻(朱军备 摄)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陈云波 摄)

南宋石刻公园(朱军备 摄)

  核心提示:近年来,鄞州区利用企业家、艺术家、收藏家等民间力量,创办了一批蕴含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的服装、漆器、家具、草编和民居博物馆,既促进了文化强区建设、扩大了地域文化的影响力,又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互动发展。

  目前,鄞州区已建和在建的各类博物馆共19座(其中民办博物馆11座),总投资7亿多元,总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

  这些博物馆全部建成后,全区每4万名常住人口就可以拥有一座博物馆,这一数据遥遥领先于全国每60万人一座博物馆的水平,还超越了发达国家平均每5万人一座博物馆的水平。

  鄞州城乡大地上为何能崛起这么多的博物馆?鄞州借民力打造“博物馆之乡”有哪些具体做法?有何经验和启示?

  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是博物馆“生长”的土壤

  鄞州之所以有那么多博物馆崛起,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背景。

  鄞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鄞州是我国最早对外开埠的通商口岸之一,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传播地、梁祝文化的起源地、宁波商帮的发源地和“红帮服装”的故乡。鄞州也是我省重要的文物大区,区域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个。这些都是博物馆“生长”的历史和人文基础。

  乱世存金银,盛世兴收藏。鄞州经济发达,文化繁荣。鄞州区近年来经济综合实力的不断跃升和文化强区建设的深入推进,都为博物馆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和环境。

  政府、企业家、艺术家、收藏家成为博物馆建设的主要群体。实际上,社会收藏的兴起、民间文化的复兴、文化旅游的发展以及群众素质的提升,都直接或间接地催生了博物馆热的兴起。

  如一些民间收藏家不再满足于个人欣赏,转而投资兴办博物馆。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朱金漆木雕,为宁波所独有。鄞州横溪的陈盖洪从事木雕30余年,拜师学艺掌握了铺砂、沥粉、贴金、彩绘等技术,已成为朱金漆木雕的传承人。为了让这一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近期他以收藏的500多件佛像雕刻和家具等精品为基础,正在筹建“朱金漆木雕艺术馆”。

  政府引导、政策扶持是博物馆“生长”的催化剂

  固然,鄞州博物馆群的兴起有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但鄞州之所以在短短的时间内,形成政府和民间互动的博物馆建设格局,且民间成为博物馆建设的最主要力量,甚至外地企业家、收藏家等也来投资兴办博物馆,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无疑是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

  近年来,鄞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域文化软实力建设。从梁祝文化品牌打造、首创廉政文化概念到去年《三字经》在京首发,从农村“星光工程”到公共文化明珠镇创建工程,从投资6亿多元建设区级四大标志性文化设施到农村文化设施全覆盖,从文物的有效保护到它山堰、走马塘等4大10亿旅游文化项目的开发启动,鄞州区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之大是相当罕见的。

  面对不断升温的社会兴办博物馆的热情,鄞州决策层认为,博物馆是传承历史文化、保护珍贵文物的重要基地,是传播历史知识、承袭文化渊源的重要平台,也是地区文化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而且民办博物馆的发展是趋势所在。因此,鄞州区把推动民办博物馆建设作为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举措,作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力和地域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抓手,作为促进企业发展文化经济的重要载体。

  为有效扶持民办博物馆的发展,鄞州区作了充分的调研。他们发现民办博物馆发展存在着土地、资金、人才等诸多制约因素。博物馆投入较大、产出较少;社会效益多、经济效益少。各地一些已建成的民办博物馆面临着运营困难的问题。

  去年8月,鄞州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促进我区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首创对民办博物馆的制度化扶持举措。这一举措,着眼于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办博物馆的积极性,消除民办博物馆的发展瓶颈,扶持壮大民办博物馆发展,构建民办博物馆良性发展机制,同时,还着眼于促进民办博物馆的公众参与,更好地发挥民办博物馆的社会效益,扩大地域文化影响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力。

  雄厚的民间资本,是博物馆“生长”的强大动力

  鄞州区已建和在建的19座各类博物馆中,有11座为民办博物馆。如何吸引民间资本投向博物馆建设?在扶持民办博物馆发展中,鄞州区按照总体推进与个性发展并行的思路,强化精品意识,突出地域特色,注重社会功能,从把握准入导向、扶持场馆建设、扶持日常运行,到综合配套、队伍建设、监督考核等方面,都有一整套的举措。

  把好民办博物馆准入导向 鄞州区大力扶持发展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领先的行业水平、反映鄞州历史渊源、彰显鄞州地域特色、展示鄞州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物馆。

  鄞州区对申报兴办博物馆的项目事先要进行可行性审定和资质、藏品等方面的考察,其中涉及中心城区内用地规模在5亩以上、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投资超过1000万元的项目,由区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和区领导集体研究决定。鄞州区同时通过分档次、差异化的补助政策,引导提升民办博物馆的档次水平。

  支持民办博物馆场馆建设 在当前土地资源非常紧张的形势下,鄞州区以强有力的举措保障博物馆建设用地。对民间兴办博物馆的土地采取优先供给、价格按公益类用地等倾斜政策,并签订土地使用、变更及经营要求等相关协议,有效降低了民间兴办博物馆的成本。

  鄞州对民办博物馆实行了最高400万元的建设资金补助。其中,对建筑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投资额在每平方米4000元及以上的(指建筑造价)的博物馆,予以500元/平方米的一次性补助;投资额度不足该标准的,予以300元/平方米的一次性补助。

  扶持民办博物馆日常运行 鄞州区对免费和低价收费(按低于物价部门核定标准50%及以下收费)博物馆按参观人数、展览次数等予以经费补助。

  健全民办博物馆综合配套 鄞州区把博物馆列入公交规划和旅游规划,通过在博物馆周边设置公交场站或停靠站,并开辟“博物馆之旅”的旅游线路,积极组织旅游团队参观博物馆。

  此外,鄞州区还把博物馆列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究性学习基地和社会综合实践基地,要求教育部门每学期组织中小学生参观一次以上,以促进博物馆效益的充分发挥。

  加强民办博物馆队伍建设 鄞州区明确区文广新闻出版局为区内民办博物馆的业务主管部门,并要求加强对民办博物馆专业人员的培训辅导,每年组织一定数量的参观学习或业务讲座。

  鄞州区鼓励引导民办博物馆吸收文博类相关专业的人才,鼓励民办博物馆的专业人员参加专业技术职务评审。

  鄞州区还筹建成立了区博物馆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开展学术交流。

  完善民办博物馆监督考核 鄞州区对民办博物馆实施免费年检制度。规定展览面积必须达到建筑面积的60%以上,馆内不得从事餐饮、酒吧、旅馆等商业活动,每年开放日须在300天以上。博物馆对老年人、残疾人、现役军人等特殊群体一律免费开放。对民办博物馆实行票价、参观人次和临时展览等审核,年度综合考核。  本报记者 朱军备 鄞州记者站 章燕飞 于玲玲

  鄞州创新博物馆运行模式

  本报记者 朱军备

  鄞州区博物馆的建设发展,为全国博物馆事业发展提供了新模式。特别是在博物馆的营运方面,虽然还有待于实践的进一步检验,但已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与传统博物馆管理运行完全不同的新路子。

  一是“企业+博物馆”模式。如华茂堂美术馆、宁波(鄞州)明贝堂中医药博物馆、翔鹰百美甬式家具博物馆。此种运行模式的特点是博物馆的投资主体是企业,其日常运行主要依托企业支持,企业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借助博物馆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二是“景区+博物馆”模式。如它山石雕博物馆主要为了它山堰景区的开发而建,南宋石刻公园则依托于东钱湖景区,宁波服装博物馆、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位于湾底村的天宫庄园景区。这些博物馆中,一个共同点是博物馆并不是盈利主体,但它能提升景区的档次和品位,促进景区的游客量,提高景区的整体收入。

  三是“生产基地+博物馆”模式。如紫林坊艺术馆、朱金漆木雕艺术馆和宁波世界厨房文化博物馆等。这类博物馆除了具有一般博物馆的属性外,还具有现代企业产品陈列厅的属性,是产品陈列厅向博物馆的延伸。除展示功能外,还具有展卖、广告等功能。

  四是“合作联办”模式。如宁波(鄞州)博物馆,为避免在市区范围内建两个功能相近的博物馆而造成浪费,宁波(鄞州)博物馆实行市、区合建共管模式。

  借民力建博物馆群

  鄞州做法引起广泛关注

  本报记者 朱军备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国际博物馆协会主席阿历桑德拉·康明斯,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和中国美协主席靳尚谊等一批重要领导和专家先后来鄞州考察博物馆。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对鄞州做法给予高度评价,认为鄞州区积极鼓励扶持民办博物馆发展,重视程度之高,扶助力度之大,开全国先河,且在博物馆的理念创新、思路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今年2月,浙江省省委书记赵洪祝作出批示,“我曾参观过两处,感触很深,这项工作做得确实很有成效。”

  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坤明批示,鄞州区借用民间力量发展博物馆事业的做法,既有效地拓展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渠道,探索了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多元化、社会化问题,也大力弘扬了具有自身优势与特色的优秀文化,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值得总结推广。

  《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浙江日报》等纸质媒体和新浪网、搜狐网等上千家网络媒体也纷纷予以报道。

  “鄞州模式”的启示

  本报记者 朱军备

  鄞州区在全国开创了制度化扶持民间博物馆的先河,给予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启示之一:建立了以公共文化服务为导向的激励新机制

  鄞州区对免费和低价收费的博物馆按参观人数、展览次数和规模等级给予经费补助,体现了鲜明的公共文化服务导向。把博物馆公益职能的发挥和效益的大小作为补助的依据,抓住了博物馆运行的最关键因素,即参观人数和临时展览的次数、规模和等级,具有很强的引导性、公益性、激励性和科学性,对促进民办博物馆更好地发挥社会效益,更好地开展公共服务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

  启示之二:拓展了公共文化服务渠道

  鄞州区扶持培育民办博物馆发展,使社会民间力量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主体,有效拓展了公共文化服务渠道,并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化和优质化。鄞州区通过实施以公共文化服务为导向的日常运行补助机制,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金”的作用,降低了公众参观民间博物馆的门槛,使博物馆能下沉到普通民众阶层,有效地保障了公众的文化权益,充分发挥了文化惠民的作用。

  启示之三:扩大地域文化区域的影响力

  鄞州的博物馆群呈现了百花齐放的可喜现象,有综合博物馆、专题博物馆、工业博物馆、艺术博物馆等,它把鄞州乃至宁波最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都展示了出来。鄞州打造“博物馆之乡”,对扩大区域文化影响力,提升区域发展软实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启示之四:促进了博物馆与经济文化的互动发展

  鄞州的博物馆建设并不仅仅就文化而建设文化,实际上它已经融入到鄞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中,它的出现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结果,并昭示了博物馆发展的最新方向和新的发展路径。

  一是形成了博物馆与文化旅游经济的互动。一方面博物馆的发展是由于旅游经济的驱动,另一方面,鄞州特色博物馆群的形成和鄞州“博物馆之旅”的开发,又为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引擎。

  二是形成了博物馆与文化创意经济的互动。如紫林坊艺术馆以博物馆为平台,通过以骨木镶嵌为主要元素的工艺品设计创作,形成了文化创意经济。

  三是形成了博物馆与工业品牌经济的互动。如欧琳集团是一家专业从事厨房用品生产的企业,它投资兴建世界厨房文化博物馆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文化提升品牌价值,扩大企业影响,同时以博物馆为平台与世界同类厂商开展交流合作,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

  启示之五:探索了以博物馆建设为载体的地域文化建设新路子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一个地方文化的重要一环,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文化发展史,从博物馆中,人们能看到一座城市、一个地方文化的多元性,它既是旧遗产的“投影机”,也是新文化的“发生器”。鄞州区以博物馆建设为切入点,抓住了地域文化建设中最根本、最核心的东西,探索出了一条以博物馆建设为主载体的地域文化建设新路子。

【编辑:沈媛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