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雅农"老麻 日上田野锄杂草 夜坐窗下翰墨香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9-03-17 09:32:54

老来莳花弄草,可谓人生一乐。(陈冬冬摄)

  写诗练字,作画莳兰,移“山”栽景……这些十足的雅事却是一位老农的最爱。

  他就是家住宁海县桑洲镇麻岙村的地地道道的麻姓农民,名万统,字必元。

  古有移山翁,今有“筑山”人

  老麻今年71岁。

  走进他家,仿佛走进了一个小小的园林世界:家门口,两排盆景夹道迎宾;进了门,一块他自己堆起来的假山“兀立”在盆景中,格外引人注目。老麻给它取名“九峰山”,还专门写了一则九峰山记,在一块木板上用工整的小楷写好挂在“山”后右侧墙上。

  “由于本人对青山绿水、田园风光十分喜爱,2000年仲冬,在家门前用乱石废料筑起两平方米小型假山……山虽小,筑之不易……”

  经过几年的堆峦叠嶂,小小“九峰山”也渐渐有了名山大川之气概,“山”上云峰倒挂,怪石嶙峋,松翠竹青。亲手捏制的蛟龙、仙鹤、凤凰,为小山增添了动感,“山”脚下还有一泓碧波,波中鱼摇裙尾,惹人喜爱。

  小小假山也成了麻岙村的一道风景,邻里乡亲引以为奇。

  务农无为乐,松兰伴冬春

  除了假山,屋前屋后那些形态各异的盆景和兰花也是老麻的骄傲。

  “每年一二月份,我都会上山去寻找盆景,要找到一株满意的,很不容易。”家中的盆景凝聚着老麻多年的心血。在老麻眼里,盆景干老枝新,老年人就像盆景一样,人虽老了,可仍会年年抽新枝,生机不断。

  老麻说,攀岭登山,觅花寻枝,珍奇古枝得以门前吐翠,一日种花千日可赏,乐趣尽在其中。

  日上田野锄杂草,夜坐窗下翰墨香

  有一点不为人知的是,这位只读了三年小学的老农,却出乎寻常地好学,又是练字,又是写诗,过着“日上田野锄杂草,夜坐窗下笔墨抄”(引自老麻的诗)的生活。老麻说,他这样“夜学文化”是为了“解心焦”。

  农民没文化很正常,老麻为什么会心焦呢?原来在他心里一直有读书情结,小时候因家境贫穷,只读了三年小学。可那时读的《朱子格言》中有一句“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给老麻的印象很深。在他看来,人一定要读书,要有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有智慧的人。

  及至成家,老麻拖家带口地忙于生计,一直没条件读书。老麻觉得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心里一直很遗憾。后来条件好了,他也六十来岁了,他希望老时能学点文化。没有老年大学可上的老麻,报纸就是最好的老师。看到有人字写得好,古诗写得棒,他也“蠢蠢欲动”了。

  所以当十多年前,从宁海县城来帮村里修家谱的娄宗恕老师那一手漂亮的毛笔字立马吸引了他,并引他走上了练毛笔书法的道路。

  时年老麻已是六旬老人。但老麻不服老。

  “一年之季春为先,人之一生在童年。春不耕来冬无食,童年不学老何会?少年得志诚可喜,晚年成才勤可贵。人生难得玉成器,不枉岁月伴一辈。”(引自老麻的诗)

  老麻不服老,也很勤勉。就这样,老麻在农闲时节成了一个“舞文弄墨,写诗作画”的雅人,在精神上过着“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花,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的“雅味”十足的生活。

  老麻写诗作画,多跟自己的爱好有关。如诗中多诵山水和田园生活,门前假山、四时家事皆入诗中;画中时见梅兰山松,而且,诗画结合,趣味盎然。

  老麻的诗无师自通,虽稍嫌稚嫩,却质朴如乡村地头的一棵菜,绿油油的让人喜爱。

  日月同伴青山秀,春风送暖繁花明。自古愚公移山走,今日又现筑山人。

  九八秋收日无闲,手捧饭碗心在田。星当灯火月作日,含辛茹苦顾影怜。

  清晨起来一杯茶,燕出田园又回家。房东问它何处去,观赏春田紫芸花。

  大树近宅夜深沉,村落园外少行人。寒鹰唱破三更月,单床独卧思亲人。

  老麻说,这些年写了几百首诗作,其中虽有“碧水鱼读月,青山鸟谈天”、“山当琵琶路作弦,歌声好似群花开”这样的佳句,但常常感到的是力不从心。因此写诗的事他从不张扬。他会写诗还是在今年春节他为村里老年协会新年联欢写了首诗后“不小心”才泄露的。

  老麻说,他深感文化水平欠高,舞文弄墨只是自己的一种追求和寄托而已。

    记者 陈冬冬

【编辑:沈媛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