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蒋文龙 柯丽生)1月15日,本报刊发了《土地流转的慈溪探索》和《慈溪探索启示录》两篇通讯,对浙江省慈溪市土地流转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经验启示进行了深入报道,引起了较大反响。浙江省副省长茅临生作了批示,认为慈溪探索“对各级干部和农民,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现代农业会有很好借鉴”。
2月22日,本报邀请专家学者举行研讨会,大家以慈溪市土地流转的探索为实证,就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以及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如何做到坚持原则、完善管理、加强服务、规范引导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慈溪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随着乡镇企业的迅速崛起,大量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随之出现,经历了从农户自发流转到乡村中介组织委托流转,从零星流转为主向产业结构调整、土地项目开发流转相结合为主,土地流转市场日趋完善,操作不断规范,走出了一条“政府推动、市场主导、规划先行、结合社保”的路子。到目前,慈溪市已流转土地31.4万亩,占全市农村承包土地面积的58%,形成了一批规模经营面积在1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联户农场或农业企业。慈溪市通过积极稳妥地开展土地流转,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推动了工业反哺农业进程,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2008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263元。
与会专家认为,土地流转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而慈溪的成功之处在于,把土地流转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并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优化各项配套措施,摸索出了一套长效、动态的各方利益平衡机制,使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收到农民受惠、经营户放心、政府满意的效果。
来自国务院研究室、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部、国土资源部、浙江省政府、浙江大学和宁波市的有关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发了言。慈溪市委市政府领导介绍了情况。研讨会由本报总编辑王太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