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宁波家政新动向月嫂持证上岗风生水起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9-03-18 09:17:20

  新近,家政服务被国家列入了新型消费模式。作为家政业中的高端项目——月嫂,再次成为热点。

  事实上,月嫂诞生至今不过10年。但短短10年间,月嫂行情快速飙升。

  “如今,每天100元,对月嫂来说已经不算高工资。”据81890发布的家庭服务价格信息,二星级月子保姆月薪达4200元,一星级也可达3600元,而初次就业的硕士平均工资只有2704元。

  随着月嫂薪酬的水涨船高,这些年,一拨又一拨的“有识之士”杀入这个火得发烫的市场,一时间,沉渣泛起,鱼龙混杂。

  市道好的时候,什么生意都好做,市道不好的时候,什么生意都难做。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月嫂这一行当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持证上岗正成为一种自觉

  李女士,江西人,45岁。

  来宁波之前,做过保姆,也烧得一手好菜。三年前,来到宁波,在茶馆打过工,在五金厂做过质检,最后,在一家宾馆做起了员工餐,一月收入1100元。

  生活充满变数。去年下半年,李女士老公所在的工厂经受了金融危机,两三百万的订单量下滑到如今的十四五万,订单一少,老公收入自然减少。

  为帮到家里,李女士决定干回老本行。一直听说宁波月嫂薪酬高,于是,今年正月初七一早,李女士去了劳动力市场,令她措手不及的是,现场两家大的家政公司都要求月嫂“持证上岗”。

  回去问了114,打听到了培训机构,说考试合格后便可拿到劳动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300元的培训费,李女士甘心情愿自掏腰包。

  多学点技术多条路,总不会吃亏,李女士的想法很朴素。半个月的学习时间,她沉下心。虽然一时半会儿不接活,没有收入,但在李女士看来,这是必要的付出。

  这样的觉悟,在两年前进城务工人员中几乎没有市场。今年,有了一定改观。

  2000年来宁波打工的四川人奂女士,开始在一家开餐馆的东家做保姆,烧烧饭,打扫卫生,自从东家有了孩子,顺理成章照顾起了宝宝,从出生一直带到6岁。

  有实践经验不代表就一定能当个好月嫂,奂女士深知此理。今年2月,越做越顺的她终于下定决心,上了成功育婴学校的月嫂培训班,走职业月嫂之路。

  持证上岗更有竞争力,更有说服力。这个理念同样渗透到了宁波人的心中。

  在3月6日江北区月嫂就业对接洽谈会上,余姚人茅女士充分体验到了“充电”的益处,一证在手、又曾从事过幼儿教育的她,成了各家政公司争抢的对象。

  来自北仑小港下邵村的刘女士,今年2月同样如愿拿到了“月嫂上岗证”。曾在毛里求斯从事过服装业的她,眼光自然高远。

  “如今养孩子越来越讲究科学。再说,现在的产妇大多是独女。掌上明珠啊,而且很多一生只生一次,因此,不要说小夫妻舍得花钱了,平时节俭的公公婆婆、爸爸妈妈们也舍得出个大价钱,只要护理到位,月子期间母子平安健康。”在刘女士看来,好月嫂、称职月嫂不愁没有市场。

  刘女士还说,在他们村以及临村,有的是“老保姆”愿意来学,“拦路虎”就是,读书不多甚至没读过书的她们担心考不出试,拿不到证,白忙活一场。

  背后“推手”共同使力

  月嫂这一行当有风险。怎么说,新生儿突发急病多,如果发现不及时,护理不到位,很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这样的事情摊到任何一个家庭,都不啻于晴天霹雳。”位于余姚酱园街一家母婴护理中心的负责人贾冰说,一旦出了事,绝对不光光是赔付的问题。

  在医生出身、又是高级育婴师贾冰看来,月嫂持证上岗,必须也是必要。

  “现在,我们不缺活,缺的是好月嫂。”贾冰说,一个好月嫂,除了身体健康、品行和善、用心负责外,还要具备产褥期护理、新生儿护理等技能。“这些技能的掌握,没经过科学严谨的培训是万万不行的。”

  贾冰的说法得到了业内人士的一致认同。而且,在业内人士看来,持证上岗只是第一步,还要有好的运行机制来帮助这些入门的“新手”成长,打造一支稳定的员工团队,从而提高服务质量。

  虽然时至今日,月嫂还未被列入必须持证上岗的行列,但我市有关部门已经行动起来,出台鼓励措施,并从中规范这个市场。

  来自江北区就业管理服务处的最新消息,他们将采取政府补贴等形式,对有志于从事“月嫂”这一行业的江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等人群进行培训,并提供“培训上岗一条龙”服务。就在不久前,45名宁波人和外来务工人员享受了这一政策。

  3月初刚取得上岗证书的45岁陈阿姨说,半个月的培训时间,不仅学费全免,还学到了不少东西,授课老师不仅有来自妇产科医院的专家,还有拥有10多年工作经验的“涉外月嫂”,讲授内容深入浅出,实用性强。

  更令陈阿姨感觉受益匪浅的是在月子医院的见习,“月子餐如何做,月子病房里的护理如何进行,有了亲手实践的机会,感觉底气更足了。”陈阿姨说,最近,她已接到了一份活。

  据悉,这批学员最近都有了好去处。

  新闻进行时

  月嫂市场两大呼声

  要立个“食水”规矩

  眼下,宁波人请月嫂主要来自两个途径:一是熟人介绍;一是从家政公司请人。

  熟人介绍,有一定市场,但怕就怕在便利便宜之中,有事发生,谁来“补镬”,谁“执手尾”?对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一个以陌生人为主体的月嫂服务关系中,宜以公司化运作为主。而且,月嫂接私单存在巨大风险。“假如月嫂在服务的过程中失误了,例如摔伤了孩子,她没有钱,怎么办?如果她受雇于家政公司,家政公司则负有连带责任。”

  由此看出,无论对雇主还是对月嫂本身,家政公司在双方的权益保障方面的确起着非常积极重要的作用。

  不过,公司化运作眼下正面临着一个亟须解决的矛盾。员工流动性太大,有月嫂抱怨,主要是有些家政公司对月嫂的薪酬“食水”(抽取佣金)太深,有的月嫂甚至只能拿到雇主支付给公司金额的一半。“这实在不公平。”

  家政公司则有自己的解释:公司要正常运行,月嫂接不到活时的补助、月嫂住宿、培训、保险支出,哪样不用花费?再说,公司也需要盈利。

  有公司有中介,就有人要抽水。但吃水太深,月嫂不满,雇主不爽,如何解决?

  众所周知,房地产等中介费是多少。那么,家政协会和工商部门是不是应该统一标准?月嫂这一行当合适的抽取佣金比例多少,这个比例既能体现月嫂的劳动价值,又能保障公司的运行,其中,家政公司所提供的服务又真正“物有所值”,而非简单的中介模式,找到月嫂,介绍出去,便了事了。

  要良性竞争

  月嫂市场的恶性竞争由来已久,至今依旧。

  在甬上一家产科病房,说起3天前不小心被卷入的一场月嫂之争,刚升级为爸爸的戴先生一脸无奈。

  来龙去脉是这样的。据戴先生讲,他们全家还没从孩子降生的喜悦中缓过神来,就有月嫂上门自荐,说自己如何如何专业,后来又扯到同行某某阿姨不好,比如向客户要牛奶喝,其实戴先生当时根本没在意,不料被刚巧进来的那位阿姨听见,两人就吵了起来,甚至大打出手。

  戴先生说,这场争执发生在月嫂公司员工与游击月嫂之间,公司负责人也赶来紧急“救火”。

  据悉,为了争夺市场,公司公司间、个人个人间,类似互相排挤、“说坏话”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还扮托“推销”自家月嫂。这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月嫂市场,进一步影响到整个市场的口碑。

  “我们需要良性竞争,只有这样,这个市场才能日渐成熟规范,产妇和新生儿也能享受到更多更好更专业的护理。”父母们这样说,从事月嫂行业的人士也这样大声呼吁。

【编辑:范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