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蒋炜宁 通讯员翁晓芬)昨天,我市启动对四个受牌社区和十所受牌学校的心理健康促进试点,积极探索心理健康促进工程的“宁波模式”。
心理健康促进工程由台湾董氏基金会和市卫生局、市教育局三方出资,市心理卫生协会具体承办。在昨天的授牌仪式上,市卫生局副局长干爱玲说,心理健康促进工程聘请了国内权威专家成立专家顾问组和项目技术指导小组。该工程还成立了五个子项目组,分别为专业队伍建设组、社区人群抑郁情绪宣传防治组、学校青少年抑郁情绪宣传预防组、抑郁相关知识宣传网络建设组、工作交流与理论研讨组。
目前,该项工程启动了心理健康促进骨干队伍和专业队伍的培训工作,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储备专业人才;启动了抑郁情绪相关心理问题的现状调研工作,试点社区市民心理健康知晓率调查也已开始;另外心理健康促进工程的网站6月底可投入使用,届时可开展抑郁相关心理问题防治网上咨询。
美国的一项追踪研究表明,成就大小的最明显差异不在智力上,而在于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小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此我市启动校园心理健康促进项目,十所试点学校为:效实中学、镇海龙赛中学、余姚高凤中学、宁波九中、宁海职教中心、海曙东恩中学、江北洪塘中学、鄞州蓝青学校、东部新城第一实验学校、慈溪市第三实验小学。
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实现三大目标:一是建设一支以专职心理教师为核心的多层面、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二是建立一套有效的中小学生心理预警及干预机制;三是通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建设,探索实践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进一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从而总结出具有宁波地方特色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包括相应的心理预警及干预机制。
国际上的社区心理健康运动可追溯到半个世纪前。国外成功经验证明,社区初级心理服务充分体现了“第一接触”和长期服务的优点,是各种心理障碍早发现、早治疗的最佳方式。我市把社区作为抑郁教育与预防的一个重要平台,针对普通人群和老年人、妇女等重点人群开展工作,提高市民的心理调适和自我保护能力,做到治人于未病。计划通过对海曙平桥社区、江东明东社区、江北桃园社区、鄞州陈介桥社区四个试点社区的三年实践,形成适合宁波实际的社区心理健康促进模式。